
北京特色年俗?
贴“春联”
春联是春节必备的装饰品,它由对联和横批组成,一般写有祝福吉祥的话语
吃“饺子”
吃饺子是中国各地的习俗之一,而在北京,吃饺子更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
北京传统习俗有哪些?
北京也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包括市肆庙会、时令节年、婚丧嫁娶等等,内容十分丰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北京传统习俗吧。
1,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有剃头的习俗,正月里不能剃头,所以人们选择在这一天剃头,以期许***当头的吉祥预兆。
这一天北京人还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也就是在二月二这一天吃春饼,还讲究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
二月二这一天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2,老北京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包、避五毒传统习俗
3,北京春节传统习俗
北京春节的习俗,极其丰富,独具特色,
腊月二十三:祭灶
北京是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城,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的地方性民俗,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市肆庙会、时令节年、婚丧嫁娶等,内容十分丰富。
北京习俗类别
老北京习俗主要分为四类:
1.时节庆贺活动:春联门神、接神爆竹、元宵灯市、喇嘛打鬼、 厂甸年节、白云开庙、清明戴柳、彩丝系虎、什刹赏莲、闺女丢针、盂兰法船、中元莲灯、二闸河灯、中秋拜月、重阳登高、拖床冰嬉、祭祀灶神、腊月画棚
2.婚丧嫁娶:搭棚结彩、送妆、上轿、迎亲――常礼、 迎亲――盛仪、拜天、合卺(婚礼习俗)
丧事搭棚、停尸、挂孝、首期唪经、送三、出殡、安葬 、圆坟、烧伞、烧船、男女揖拜请安(送葬习俗)
3.***活动:打茶围、打麻雀、养鸟、斗蛐蛐、童子戏
4.民俗表演:傀儡戏、滦州影戏、说书、大鼓书、道情、莲花落、秧歌戏( 高跷戏)、 跑旱船、耍狮子戏、 武艺、耍猴子戏
北京习俗的重要性
老北京的习俗,组成了一首充满北京特色的乐章。睡懒觉的早晨,枕上便听见卖水推车的轧轹声;剃头挑子和磨刀担子的互相唱和,比时髦女郎的钢琴声还动听;收旧货的小鼓就像唱滑稽小调的;卖炭的堂鼓,扑通扑通赛过击鼓骂曹;收废纸的一声”换取洋灯儿”,有如老旦的哀切。
1.拜月
老北京家家都要设置拜月台,用于祭祀。而其中,重点摆的是团圆月饼,还要摆水果。当然,水果的摆放很有讲究。桃和石榴要放在一起,过去老百姓认为,多子多孙才是多福多寿;栗子和柿子摆放在一起,名曰“利于商家的繁荣”,撒上一把桂圆,意在“贵在团圆”,远方的游子无法回家,摆上藕,意喻“藕断丝连”。
2.玩月
玩月在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有两种,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另一种叫武玩,就是到湖边,看月光投在水中;住四合院,院里有缸,盛满水,看着觉得不过瘾,捡起小石子往水里扔,波澜四起。北京孩子还爱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那叫“追月”。
3.赏花
赏花文化在中秋节也很有特点,家家户户都爱把花堆在窗台上,摆成“花山”。在崇文、宣武一带还有花市,各种花朵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此外,老北京的灯市也同样热闹。
4.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典型的或者说正统的兔儿爷是一身武将打扮:身披金盔金甲、大红战袍,大的背插一把伞盖,小的背插两面护背旗,手上拿着刀,或左手托臼,右手持杵,或怀中抱杵,或手中什么也不拿。
5.喝团圆酒、吃团圆饼
中秋节自然也离不开饮食文化,吃首先就是月饼,喝要喝桂花酒。老北京人往往习惯自己动手做月饼,有的加豆陷,有的加枣泥陷,月饼一般叫”团圆饼
北京过年初一到初五习俗?
大年初一 串门走亲
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压岁钱--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
穿新衣新鞋,代表万象更新!
为祈求年年益寿,神坛上的香烛必须中日明亮。
开车出门,经过山洞或桥时会放炮,可以消灾解危,逢凶化吉。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大年初二 回门是喜
迎婿日--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而礼物必须是双数,单数则不吉利。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老北京春节习俗有什么?
春节指的是阴历的正月初一,预示着万物复苏、春天降临、新年的开始,所以这个节日向来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是最隆重、年事活动最丰富多彩、持续时间也是最长的一个民俗节日。在早年的传统中,它从腊月的五祭就拉开了序幕,直到元宵节还余声未断。足见它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分量。
具体来说,老北京人过春节都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1.大年三十贴春联、上供、“踩岁”。旧历腊月三十日为除夕,俗称大年三十,人们送旧迎新的主要活动都集中在这一天进行。
2.吃年夜饭。除夕的晚上,无论是当官的还是做工的人们都要早点回家过年。哪怕远千里之外的游子,也要赶回家来团圆,合家欢聚已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老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也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家宴。饭菜尽可能丰富些,预示着来年丰衣足食。
3.守岁。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饭后至夜间接神、拜年之前不能就寝,要守岁到次日凌晨。守岁起源于晋代,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所以凡事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
4.吃饺子。老北京人在除夕和大年初一这天都要吃饺子。
5.放鞭炮。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时,老百姓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取“迎新年,驱邪气”之意。
老北京的过年习俗从下面这首童谣中就能体现出来:
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
这首童谣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老北京人热热闹闹忙活过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