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以推荐一些老北京美食吗?
冬天到了,给您推荐最适合这个季节的老北京美食:“铜锅儿涮肉”吧。
北京人冬天离不开“涮羊肉”。而且,是从立秋贴秋膘开始,可以一路吃到转过年儿开春的节奏。羊肉上火,不敢天天吃,那也得隔三差五涮一次解馋,足见是真爱。
老舍笔下的刷羊肉叫羊肉锅子。“自火锅以至葱花没有一件东西不是带着喜气的,他的口腔已被羊肉汤,漂着一层油星和绿香菜叶,好象是一碗想象的,有诗意的,什么动植物合起来的天地精华给冲得滑腻。”
还有《***葬礼》中,看着就让人流了口水。“夹起一片薄薄的羊肉,伸到沸水里一涮,两涮,三涮,在最准确的火候捞出来,放进面前的佐料碗里一蘸,然后送进嘴里,慢慢地咀嚼着。”
吃主儿吃羊肉,羊肉的品质才是涮肉的精华,立盘不散,外行吃锅里才放料儿!讲究清水涮肉!吃的就是食材纯朴本味。最多放几片生姜几段大葱,讲究点的人家放些干香菇或口蘑之类的,切记不能乱放其它调料。
调作料,主料有3种,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据听说五十年代末,物质供应紧张,芝麻酱断货。老舍是人大代表,上了个提案说北京人夏天没芝麻酱活不了,后来芝麻酱就恢复供应了。不知真***啊,但没了芝麻酱是真不行。
佐料上桌了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再调改,肉也是很有讲究的!
豆汁
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特殊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
炒肝儿
是北京地区著名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清末由前门外鲜鱼口“会仙居”的“白水杂碎”改进而成。名炒肝儿,其实以猪肥肠为主,猪肝只占1/3。目前很多餐馆作为早餐都有提供炒肝。
糖耳朵
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又称,棕黄油亮,质地绵润松软,甜蜜可口,是清真教人所制。
焦圈
老北京小吃的焦圈,男女老少都爱吃,酥脆的味儿,真叫人吃不够。北京人吃,常爱烧饼夹焦圈,喝豆汁也必吃焦圈。
来自网络
听闻清末的时候,朝阳门外就有个卖酱牛肉的摊儿,那里每天把炖肉的汤都留下来,放在一个小坛子里保存好,第二天再加入新的汤料,如此往复,这坛老汤也就成了祖传的秘方。
柴氏丨1988
1988年正好百年,起名“柴氏风味斋”,那会的柴氏大部分桌子都摆在马路边,也就是“路边摊”,人多的时候,大伙儿都只能在马路边上等位。
甚至有位外国人曾经想花30万买走这个秘方,老爷子坦言300万都不会卖给外国人。如今,柴氏牛肉面已经发展成了门店,久闻大名,今天就去探探。
现如今,其中一家店开在三里屯,这样的“老北京”看起来好像与周围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店里的装修很简单,原木色系的风格搭配上具有北京特色的鸟笼,墙上贴满了柴氏一路走来的老照片,每桌也无一例外的摆着一碗面。
牛肉汤丨面
现如今,北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小编由于工作原因,生活方式逐渐变成了白天王府井,晚上天上人……不对,是晚上泡酒吧。
小编累了就会去京城什刹海附近的胡同体验一圈老北京生活,沉浸在胡同生活中,吃着老北京小吃,感觉整个城市你说了算。
冰糖葫芦:糖葫芦各地都有,主要分两种,一种是老北京冰糖葫芦,另一种是其他地区冰糖葫芦。不喜欢吃纯山楂的,这种水果加山楂的糖葫芦,晶莹剔透、甜里透酸嘎嘣脆。
单车胡同:骑上共享单车,可惜没有***大杠一点也不应景。老胡同里的生活悠然自在,远离帝都的喧闹嘈杂,但是这些胡同的主人才叫一个有钱人。
炸灌肠:炸灌肠是老北京的传统美食,从清朝就开始流行,灌肠用猪肉油炸煮熟后切小片块,油炸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四世同堂有哪些招牌菜?
大赤包捉五魁
大赤包原是老舍先生巨作《四世同堂》中著名的反面人物,是大汉奸冠晓荷的老婆,酷爱打***牌,打***的讲究是“捉五魁”就是已有四万和六万,得到五万后“胡牌”。
乾隆***
老北京的传统凉菜,把撕片的大***叶,用芝麻酱、老陈醋、白糖、芥末等调味,爽脆酱香,美味可口。
坛子肉
精选上好的五花肉加调味和香料,放人瓷坛中慢火煨炖而成,故名“坛子肉”。用筷子夹起一块,形态丰腴,色泽棕红透亮,口感软烂,鲜中带甜,肥而不腻。
与姓氏联系在一起的小吃名?
1、爆肚冯
清朝末年,山东厨人冯天杰自临清来京,即在东安门大街摆摊卖爆肚,因其做工精细,人送外号“爆肚冯”。素以爆肚脆嫩,作料爽口为人称道。
2、小肠陈
小肠陈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以经营老北京风味卤煮小肠而著名。
3、烤肉宛
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30多年历史。早年间的北京,南宛北季,***皆知。季氏的烤羊肉、宛氏的烤牛肉,各有各的立身之道。
白家肥肠粉,陈麻婆豆腐,廖排骨,钟水饺,王氏现捞,龙抄手,洞子口张老五凉粉,赖汤圆……
陈麻婆豆腐是“老字号”名店。创业于清朝同治初(1862年),开业于成都北郊的万福桥。现在总店位于西玉龙街,招牌的【麻婆豆腐】豆腐色泽红亮,牛肉粒酥香麻、辣、香、酥、嫩、烫、形整,极富川味特色,分不同价位(分量也不一样),吃起来地道,麻辣适当,幼嫩有味儿,非常下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