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地铁上都有几位收报纸的大爷,不给还教育你,你怎么看?
现在地铁上还有看报纸的啊!不是该都在玩手机吗?自己的东西还做不了主了 你要 我就要给你啊!不给还教育我。就和他说 这是我刚买的报纸 你要啊!好的!看你年龄大了 也不容易 半价给你吧!买时5块 你给2块5吧!我有5毛!可以找你零钱。
晴雯失手跌落了扇子,宝玉为何那样生气要赶她出去?
有可能是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主子,也有情绪不好的时候。尽管他伪装得很好,但是难免也有漏馅的时候。
在林黛玉面前,他装着;在薛宝钗面前,他绷着;在王夫人面前,他忍着。但在怡红院的丫头面前,他就是老大,他可以踢丫头,也可以教训丫头。
尽管我们看到贾宝玉在女孩面前最有尽让,但他也是个封建家庭的主子,是封建社会的受益者。
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拿着丫环发泄一下情绪也是可以的。我们看到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多。领导拿下属撒气,丈夫下班回家拿妻子孩子出气。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式都是上下式的。也反映出人性的弱点,人都是欺负弱小的同类。
宝玉心里的闷气势必要发泄出来,因为不发泄闷在心里对身体健康也不利。宝玉要么有自己的疏导方法,要么就用简单的方法,拿丫环出气。根据宝玉公子哥的秉性,自然是拿丫环出气最省事了。不幸,这个机会让晴雯摊上了。
第二个原因是宝玉故意找机会教训一下晴雯。
在26回黛玉晚上去怡红院,晴雯使性不开门,让黛玉很伤心。在28回,黛玉问着宝玉为什么不开门,宝玉才知道自己的丫环得罪了黛玉,说“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所以在31回宝玉就抓住了机会,对晴雯施以警示,并威胁晴雯要赶走她。
宝玉生气赶晴雯走,跌落扇子只是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要复杂很多。
简单说,不妨归纳为熊家长和熊孩子之间的一次矛盾大爆发。
晴雯是个被惯的不知天高地厚、受不得一点委屈的熊孩子,宠她惯她的那个人恰好是她家宝二爷,贾宝玉。
宝玉生气的原因很好理解。因为金钏儿的事,王夫人冷落她,薛宝钗也不理他。
王夫人兴致不高,大家都不敢多说话,好好的一个端午节聚餐草草了事,真是败兴的很。
造成这一局面的是宝玉,他自己也心知肚明。回房后长吁短叹,并不完全是悲春伤秋,心中更多的是自悔和自责。
后面他责怪晴雯的话,实际上是针对自己,深深的反省和自责。
原文:
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
偏生晴雯上来换衣服,不防又把扇子失了手跌在地下,将股子跌折。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晴雯帮宝玉换衣服的时候,把扇子跌在地上,将扇股子跌折了。宝玉因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宝玉平时对女孩子温柔体贴,用晴雯的话说,以前什么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次晴雯只不过跌坏了扇子,宝玉为什么要生气,骂晴雯“蠢材”呢?又是晴雯一句话说明了原因:“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
晴雯跌坏扇子时,前面有一句话:倒是宝玉心中闷闷不乐,回至自己房中长吁短叹。宝玉长吁短叹是因为端午宴席不欢而散,端午节前发生了好几件事让宝玉不高兴。
看看最近几天在宝玉身上发生了哪些事吧!
黛玉晚上去怡红院,晴雯没有听出是黛玉,没有给她开门。偏生当时宝钗在怡红院,黛玉起了猜忌,伤心欲绝,第二天不理宝玉,还做了《葬花吟》。宝玉费了好大劲才解开误会,哄好黛玉。
端午节元春赏赐的礼物,宝玉和宝钗的是一样的。此事令黛玉不开心,讽刺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
贾母带着人到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起宝玉的亲事,黛玉不高兴,宝玉也不高兴。
黛玉又拿金玉良缘说事,宝玉赌气砸通灵宝玉,闹得沸沸扬扬,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
宝玉和黛玉吵架后又去负荆请罪,又和好了。宝玉高兴的忘了形,口不择言,说宝钗像杨妃。宝钗很生气,接着小丫头靛儿找扇子,敲打了宝玉和黛玉一顿。
宝钗说靛儿:“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宝钗表示,我不是随意玩笑的人,你别给我嬉皮笑脸。弄得宝玉灰头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