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北京清宫美食,北京清宫美食推荐

  1. 遵化有什么特殊美食?
  2. 历史上的清宫御膳真的跟电视上放的那样夸张吗?

遵化什么特殊美食

遵化的香菇是非常有名气的特产,遵化大部人都种植香菇,有中国香菇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很多菜里都会加香菇,不加香菇就会难受,因此香菇从了这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二个就是板栗了,这里的板栗以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甘甜芳香和营养丰富闻名,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因此大家都爱吃,板栗在这里常被加工从板栗干、板栗酱、板栗糕、罐头等,老少皆宜,营养丰富!

第三个就是芦花鸡了,它选用每年秋末冬初、芦花纷飞的季节刚刚养肥的母***腿为主料,将之洗净去毛,以料酒、味精、葱姜丝浸腌,再入油炸至枣红色捞出装盘,另将龙芽菜心洗净,修削整齐,以火腿、葱姜末与之同炒,拼入盘中。此菜色泽鲜艳,美观大方,肉质脆嫩,鲜美醇厚,风味独特。芦花鸡有着辛酸的历史故事,但却使得这道菜肴更加美观,也是必吃的美食之一!

北京清宫美食,北京清宫美食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来说下遵化的位置,它北揽长城、南临津唐、东通辽沈、西眺北京,号称“畿东第一城”。

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自古老城出美食,说不完的故事背后是烟火飘香的延续,遵化也不例外。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特殊美食,就是那些地域色彩浓厚的,食材和制作与其他地方不同的美食。

北京清宫美食,北京清宫美食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地缘关系,遵化的美食大多与皇宫沾亲带故。

1、东旧寨的扒猪脸

扒猪脸其实还有别的名儿,卤肉,猪头肉,猪脸板等,你们那都怎么叫啊?请在评论里明示!😄

北京清宫美食,北京清宫美食推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焦熘饹馇



糖醋饹馇,焦香酥脆,特别开胃,哎呀妈呀,又流口水啦!

3、宫廷八大碗
全国各地叫宫廷八大碗的不胜枚举,原本是将飞禽走兽、山珍海味融为一体的厨艺,遵化八大碗是清宫满族菜系的延续。

历史上的清宫御膳真的跟电视上放的那样夸张吗?

真正的清宫御膳是极尽奢华的,比电视上放的不知豪华了多少倍!列举一下清朝鼎盛的乾隆时期和开始衰落的同治时期的御膳菜单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一、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的清宫档案——《节次照常膳底档》

大宴桌上的菜点共六十三品,整齐排成八行,热膳凉菜一应俱全,还有各式荤素甜咸点心果品面食。食材有猪肉、肥鸭、菜鸭、肥鸡、菜鸡、猪肘子、猪肚、小肚子、膳子、野猪肉、关东鹅、羊肉、鹿肉、野鸡、鱼、鹿尾、大小猪肠。以及白面白糖等等。首上汤膳,汤膳用对盒盛装。皇上的对盒是两副,左一盒为燕窝红白鸭子腰烫膳一品,粳米乾膳一品。右一盒为燕窝鸭腰汤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

热菜有五十多种,多半也少不了鸭子,如燕窝口蘑鸭丝、冬笋鸭腰、口蘑冬笋炒鸭丝、鸭子东坡肉、鸭丁炒豆腐、醋熘鸭腰。此外是鹿筋拆肥鸡、肥鸡拆肘子、鹿筋酒炖羊肉,还有烧狗肉、炒木樨肉、狍子肉、羊肉片、羊肉丝、羊肚丝等。

冷盘有二十几种,如清蒸鸭子鹿尾糊猪肉、蒸肥鸡炸羊羔、烧狍肉、野鸡爪、五香肘子丝、五香鸡丝。二、同治皇帝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晚餐

“万年如意”大碗菜四品:燕窝“万”字金银鸭子、燕窝“年”字三鲜肥鸡、燕窝“如”字锅烧鸭子、燕窝“意”字什锦鸡丝。

怀碗菜四品:燕窝溜鸭条、攒丝鸽蛋、鸡丝翅子、溜鸭腰。

碟菜四品:燕窝炒炉鸭丝、炒野鸡爪、小炒鲤鱼、肉丝炒鸡蛋。

饽饽四品:百寿桃、五福捧寿桃、寿意白糖油糕、寿意苜蓿糕。

火锅二品:羊肉炖豆腐、炉鸭炖***。

感谢邀请。

古代,等级非常分明,体现在各个方面。就官员而言,从天子到九品芝麻官,所使用的一切都有严格的规定,从住的房子的门房大小高低,服装的颜色,出行的仪仗,甚至仆人的一切等等方方面面。“逾制”向来是大忌,而查一个人时候,首当其冲的就是他是否“逾制”。

至于吃,最好的并不在御膳房,而是在巨商巨富手里,因为中国古代向来重农抑商,商人并不被看中,所以他们手里没有实权,而住房又因为等级问题,不能太过华丽,否则就“逾制”了,后果非常严重。因为皇帝不会容忍其他人的房子比皇宫更豪华。地方官员也不会允许。因此,商贾巨富们的厨师厨艺的高低,成了他们比拼和炫耀的资本。这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尤其是各个大小菜系的形成至关重要。毕竟皇帝只有一个,御膳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满足商贾巨富们的口味和虚荣心。

说到用料的考究,食材的豪华,厨师的厨艺,御厨难与这些厨师相比。而养厨师,同样是官员们的爱好,毕竟衣食住行用里,除了吃,其他都是定死了的。官员的升迁贬谪也是带动菜系间借鉴改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说中国作为一个把吃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引以为傲的资本,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东西吃下去比拿出来要安全的多,即满足了自己的口舌之欲,又不用怕逾制,还可以成为炫耀的资本。何乐而不为?

到这里,你就可以想象一下,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饮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奢侈了。其实皇帝吃的不是饭吃的是寂寞,唯我独尊,人无我有的寂寞,吃的是面子,吃的是炫耀。至于御厨们,每天也是挖空心思的迎合皇帝的口味。

而对皇帝而言,吃着也许并不舒服,因为要上很多道菜,做起来总有先有后,对皇帝可不是对朋友,热菜凉了才给皇帝吃可不是件让皇帝高兴的事。所以,只能温着,随吃随端。而温着的菜的味道如何,只有吃了的才有体会。

影视剧而言,展示的皇帝吃饭,只不过是皇宫御膳的冰山一角而已,实际情况更夸张,想想《红楼梦》里的红楼菜,那只是一个以祖上有军功的世袭家族为蓝本的***而已。里面很多场面的餐饮描写也是极尽奢华。

御厨们手法的细致,刀功的考究,火候的拿捏,食材的奢侈等等无一不是炉火纯青。

至于民间的商贾巨富,大小官员们间的家厨,比起皇宫御厨来,也是毫不逊色。他们还能深入民间,结合当地的饮食特色和特有食材,全新或者改良出当地代表性的招牌菜。进而发展成为或大或小的菜系。随着商贾流动,官员升谪,菜系间相互借鉴,互相改良。为中国的饮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都是皇帝老倌的,那么当皇帝的自然样样都要特殊对待,虽然他也要吃喝拉撒,但甭管是吃还是拉,皇帝都需要讲排场。

既然叫做“天子”,那么自然就要享受天下最好的东西,吃也不例外。在吃的方面,从***剧中可见,皇帝到了吃饭的时候,人家不叫吃饭,叫用膳,每顿膳几乎都有上百道菜,道道山珍海味,并且煞是好看,甚至还有太监宫女在旁侍候,皇帝老倌坐在正中间,除了吃的时候自己动动筷子之外,其他的全部由太监办理。皇帝眼珠子一扫,太监马上就知道皇帝想吃哪样菜品,赶紧夹过来,放在皇帝面前的金碟子之中,皇帝才吃。就差直接喂嘴里了,除了皇帝之外,中风患者、小儿麻痹或者半身不遂的一般也是这种“待遇”。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经写过,大清没落之时,宫内已经节俭了数倍的用度,虽然自己还是小孩子每月单是自己就要消费810斤猪肉和240只鸡鸭,各种海味野味,各色点心随时供应。这只是“儿童套餐”,就已经这么多,可想而知皇帝和老佛爷的“豪华大餐”是个什么样子。

可皇帝虽说是天下之主,但他也只有一个胃,有两个胃的除了牛就是骆驼,既然只有一个胃,也就不可能吃得下这全部美食?而那些吃不完的饭菜,又该怎么处理呢?有办法,总之不能喂狗。

以清代为例,一般而言皇帝用膳时段包含两顿正餐,早朝结束后及下午,而中间和晚上则是点心、宵夜。据清朝的历史记载,清代皇帝标准的御膳,每顿需七八十道菜,(据说慈禧老佛爷每顿饭必须要有大菜108道,小菜不计)另外还包含点心、水果,每次用膳之前都会有专门的太监把菜肴“试吃”一遍,以此保证每道菜“安全无毒”方可请皇帝用膳,虽然可以用银针验毒的法,但为确保安全,还是要太监亲自“试吃”。宫中大小厨子基本上全天候24小时候命,因此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肚子就饿了,传下话来,必须马上就把食物做好,让皇帝等久了,那便是欺君之罪。

这些饭菜摆上去,基本上都是皇帝一个人在吃,其他人只能在旁伺候,当然这些膳食无论如何他是吃不完的!若皇帝一时高兴,这时候就会将膳食赏赐给大臣、嫔妃、皇子、太监们。接受御赐膳食的人,必须感激涕零,然后在另设的桌子前站着吃完,除非皇帝赐你座位。即便受赏者不饿、不想吃,也得吃干净,还要表现出“滋味好极了”样子,否则很可能会引起龙心不悅,到那时吃饭的家伙说不定就搬家了。

虽然可以将饭菜赏赐,但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时候,在皇帝用膳完毕后,宫里会以御膳的名义将皇帝吃剩下的这些剩饭剩菜卖到宫外。尤其在明清时期,民间贩卖皇帝剩饭剩菜相当盛行。百姓认为,既然是皇帝吃过的东西必定沾着皇气呢,皇帝的口水可不是一般的口水,那叫“龙涎”。吃了这些,书生能考状元,平头小民能做官。因此在百姓眼中,这些膳食相当珍贵。殊不知,这些饭菜很多让小太监给偷偷吃过一遍后再卖掉,你吃的除了“龙涎”外,还有阉人的口水。

这些宫中“御膳”,其中品相较好的打五折卖给饭庄,饭庄得到后,会在门前挂上牌子,相当于现在的广告,告诉外界今日有皇帝“御膳”供应。这些经过二次加工后的御膳会直接卖给有钱人家。而品相较差的则卖给路边小贩,这些小贩也不加工,直接售卖。

晚清时期,有文人写过见闻录,其中写道,路边小贩将这些已经糟烂不堪的“御膳”混在一口大锅之中,倒入酱水,“御膳”被埋在酱水之中。购买之人,可在交钱后,用长柄铁勺在锅内捞食。一个大钱可捞一勺,捞上什么算什么,若想捞第二勺便需再加钱。有运气好者,能捞出小儿拳头般大小的丸子。运气不佳者,只能捞些鱼骨烂菜。自售卖起到售卖尽,购买者络绎不绝,都欲品尝帝王家中饭食。尽管百姓知道是残羹剩饭,因为是皇帝吃过的,因此也不觉恶心,反倒争相抢破了头,可见做这一行的商人利润之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8010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