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卸磨杀驴是不是职场的一种潜规则?
"卸磨杀驴",的确是职场潜规则,而且是古代帝王为维护稳固统治地位的帝王之术。如何评价"卸磨杀驴"呢,难道真是一个贬义词,职场中卸磨杀驴只会失去人心吗,没有积极的意义吗?
非也,我们不解释他的引申贬义意义,只解释原意,为什么我们要卸磨杀驴。磨已拉完,如再继续养驴徒增成本,与其不如杀死,驴肉出售,价格亦不菲,而且杀老驴警示小驴,无用既杀,小驴必努力。是不是很冷血残酷,但从养驴人的逻辑,体现了降低成本,有效投资,激励机制三个管理思路,这就是职场的潜规则,也是"卸磨杀驴"的逻辑起点。
我们再深入分析下职场中"卸磨杀驴"成因:
- 追求利润是企业的第一要义,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养老院,老驴们不求进取,不思改变,不能拥抱创新,惧怕改革风险,坐在功劳簿上,坐吃等死,不"杀"你"杀"谁。
- 能上能下的人力激励体制,是保持企业永续发展的保障,公司内部形成竞争文化,使***保持危机感,不只是外部危机,也包括内部危机,今天不努力明天被淘汰,营造内部的竞争氛围,使公司进入竞争有序的良性发展。
- 领导管理层岗位***的稀缺性,必须建立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的人才发展通道,这是企业人力激励机制的关键核心,不能因为你是公司的老驴,就可以居功自傲,占据着公司重要岗位,但却不能冲锋陷阵,让小驴们寒心。
- 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思维固化,不容易接受事物,甚至关键时刻打压、掣肘,使绊子,这是老"驴"的标签,但是公司要不被市场淘汰,公司要发展,要参与市场竞争,要紧跟时代步伐,必须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企业文化,所以"卸磨杀驴"是必然。
- 知识结构层次老化,特别是在TMT行业,知识更迭的速度更快,甚至半年一年发生极大的变化,"猎头葩葩说"经常会看到企业招聘时对一些多年工作经验的评价,就是语言或者架构,诸如此类都是停留在多少年前。
也许悟空客官们会愤愤不平,这样的老板不跟随也罢,这样的公司不留也罢。但是别忘了市场竞争中,"理性人"的***设,纳什均衡理论,"卸磨杀驴"是市场的共性,而不是企业的个性,因此你逃离了A公司的卸磨杀驴,但也必将陷入B公司的卸磨杀驴,只不过"卸磨杀驴"的手段更高明而已,手段更隐蔽而已。
传承了几千年的"卸磨杀驴"的帝王之术,与现代西方的管理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顺人性而设计,古有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近有阿里ceo陆兆禧47岁被退休。所以对于职场求职者,最关键的是如何做一条有价值不被杀的"驴"。
END:
职场风云乱,猎头揭秘扒,迷局真相显,关注“猎头葩葩说”。
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的观点,保证答题皆为原创,如果喜欢,"关注","点赞","转发"一下,谢谢。
点击头像关注我,也许遇到职场中另一个疑惑焦虑的你。
面试完了,对方公司和你讨价还价了,怎么办?
问题要因人而异。
因为同样是求职者,有的入职是为了学习,是为了镀金,而有的人入职,直接就能给公司带来效益,带来提升。
第一种情况,就不太支持在工资上有太多要求,不能满足日常,就艰苦一点,可以满足日常,就善莫大焉。
第二种情况,无论对于公司而言还是个人而言,多劳多得,优者多得,是公司保证生产力的基本薪资结构。如果连这个都不能保证,那只有一种理由,就是公司极具潜力,且和劳动者有股票或期权的协议。一切不按效果付费的公司,都是无法留住人才的。
“专注于职场类问题的分析,希望可以出谋划策,让大家思路清晰不困惑”。欢迎大家点关注,随身携带着职场门客。
你好,我是HR甜甜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这种现象也是我们招聘部门经常会做的事,分享以下几点:
一、公司对你比较认可,意向高,但同时也想用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号价值,所以给你讨价还价,看你能不能降低自己的期望薪资,以达到最想要的结果。
二、公司对你意向一般般,和你讨价还价,觉得你能接受公司给的薪资就入职,不能反正公司也没太看的上你,来不来随便,公司无所谓的态度。
三、你的期望薪资高于公司能给到的薪酬,但公司特别看好你,所以和你讨价还价,希望你看到公司的诚心,现阶段工资满足不了你,但特别看重你的能力。
综上,你觉得你属于哪一种呢?主要还是看你自己选择。
1.你适合这个岗位,但公司庙小薪酬无法匹配,希望你放低身价接受他们的薪酬!
2.你适合这个岗位,但不是最佳人选,因临时没有找到最佳人选,只能让你来暂时填空,也或者你在试用中真的是人才也寄予期待,因此才会与你协调薪酬。
3.你非常适合此岗位,但公司暂时不需要人,或者还没考虑好,只是基于未来规划而放出了更多的招聘岗位,被你看到了而已。因此你是***外的岗位,因为你足够优秀,如果你能接受较低的薪酬他们也要,或者有的公司谈好的入职后面故意压工资就是临时改变主意的情况也非常多。
因此,要能知道对方的意图或企图惟有多加分析、思考,这样你才能更好的决策和选择!
哈啰!我是嫣然一笑白姐
面试完了,对方公司和你讨价还价了!说明了你是个潜质人员,值得开发,值得试用看看。
作为公司方,对吸纳人才都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招纳人才的基本资料通过望,问,闻都有一些成熟见解。通过对你的基本资料,你的第一印象,你的工作经验阐述,和你的沟通应变能力,已知八九不离十了,是不是值得留用再通过讨价还价的方式来试探性看你的表现。
你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胜任该工作,又是自己特喜欢的公司,那么可以降低标准,给自己一个成长学习的机会。
另外自己若是该工作领域的强者,完全可以要求优等待遇,相信公司会舍得投资掘金。双赢是公司和利益的平衡称。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职场的道路上且行且珍惜。
你好,我是一名做了10年管理的从业者,很高兴和你分享一下经验。
1.目的
首先应该明确自己应该要什么,以免丢了西瓜捡芝麻。如果我们想在某个行业镀金,而且这家公司正好是这个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在这家公司工作,若干年后我们会以此为跳板进入更好的公司。
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收益,我们的收益选项不只是金钱,还有经验、名誉和其他人脉等***。
2.公司情况
如果这个公司的综合***非常不错,文化氛围,人际氛围还有发展前景都不错,我们还是可以考虑在这里工作的。工资只是工作目的的一方面。
就好比嫁给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长相一样。
一般的正规公司或者大公司,工资都是有标准的,薪酬的等级职级都是非常明确的。只有一些小公司,没有一定章法的公司,应聘的时候才会跟你谈工资,跟你讲价。
3.个人情况
当然他想跟你讲价,说明还是想录取你。我们自己也要结合自身的能力以及市场上同等人才劳动力的竞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