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上事业单位是公务员吗?
你理解错了。每个单位的编制是不同的。根据定编、定岗、定员三定原则,按某单位从事工作的性质,首先确定该单位为行政单位或事业单位,同时规定了设多少个岗位,每个岗位多少人,这样就确定了单位的总人数。
再根据单位人数确定领导职数,即配备的正副领导人数。
如行政单位,则设立公务员岗位某个,由公务员担任,必须是公务员身份;来源有二,其一,过去第一次考试过渡获得公务员身份的人,其二,通过公务员考试合格认证的有公务员身份的人,一句话有确立公务员身份的人。
事业单位都是事业编制,没有公务员之说,但有管理岗和服务岗之分。
需要明确的是,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用人从2012年(进编)都是逢进必考,这就看你考得是什么身份了。
还有一种身份,就是参公人员,那是第一次机构改革后,规定的公务员岗位不够,扩编了部分人数,参照公务员身份进行管理并享受相应待遇。以后再无此类人员,实际上也是公务员身份。
补充一句,现在行政单位也有些岗位是事业编制,属事业单位管理范畴。
公务员编制分为两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参加公务员考试是行政编制,但部分单位只有事业编制空缺,所以招人的时候就是事业编制,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公务员编制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的工作人员。事业编制属于事业单位本质是社会服务组织,如学校、医院等都是事业单位,是介于行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在制度、经费来源以及薪资***等方面。
其中有一个特殊:参公事业编。参公事业编,属于事业编。与普通事业编不同的是其参照公务员管理法进行管理,因为一些具有行使***相关权利职能的事业单位没有公务员身份,而编委会又没有审批通过扩大行政编编制的情况,因此就产生了参公编,实质就是属于事业编制下的一种。
在历年的一些相关招考简章上都有参公人员招考信息,如果看到了(参照管理)或备注了“参公事业编”,那么这个单位所招聘的岗位就是属于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参公人员了。
参公编制也同样是通过国考或省考,走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的正规流程上岸的。
同时,参公编在调岗时也有一定的限制,一些单位调任,通常优先考虑行政编制人员,甚至有的单位只接受行政编;但成功调岗后,编制也随之转变,如从参公单位调到公务员单位,编制就由事业编变成了行政编。
考上事业单位是事业编。
在咱们老百姓眼里事业编和公务员都是铁饭碗,是公家人,都是吃财政饭的,没什么不一样。
但对体制内人来说,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公务员是行政编制,晋升渠道比较广,可以职级并行。事业编晋升渠道比较窄,有天花板,但到了一定级别,可以转为公务员。
当然不是。行政编与事业编是两个序列,公务员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更为稳定,主要是身份不同。但是,有一些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与公务员差不多,如团市委、妇联、工会、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简言之,参公身份。
1、人员身份。公务员是行政编制。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包括常见的***机关、公检法、人大政协以及***组织成部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事业编制。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出资举办的,从事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活动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接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一般没有生产收入的,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公共预算。一般医院、学校等等。
事业单位根据经费性质的不同,还细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种。
2、来源渠道。公务员的来源,一般是通过国家或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公开招录。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来源,一般通过中央或所在省市人社部门组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或人才引进等程序进入事业单位。
3、经费保障。公务员的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其定额保障的公共经费也不同,一般根据其工作部门的性质有细微区别,但总体远高于同级财政预算的事业单位(全额)。事业单位在前段也说了分细分为三种,除全额拨款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外,其他两种并不列入预算,需要自己解决一部分或全部经费,其待遇也随着其单位挣钱手段的多寡而一定程序上影响其***待遇。有预算的待遇,旱涝保收,也最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