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看收藏?
收藏有多种多样,有的收藏山水字画,瓷器。我小时候喜欢收藏邮票,后来看到父亲收藏的手表,楠木、梨花木、玉器、金器、貉子毛、讲它们的好处,我也在跟着学习,爱上收藏,如***像章,钱币,粮票等,也是知识的积累。
收藏其实没有标准,每个人的爱好不同、目的不同,收藏的藏品也五花八门。有的为满足某种心理需要,或有的是为了增值,做着一夜暴富的梦;或有的对某种藏品情有独钟,或对某一***或某一个人有一定的感情,致使收藏的藏品单一。但也有的无所不藏,使藏品既乱又杂,门类齐全;有的侧重于骨董,骨董又侧重于古玉器,或青铜器,或古旧家俱,或字画等;有的则侧重于杂项古钱币,或古籍善本等;有的侧重于***像章、各种版本的***语录、***实物、门票、火花、烟标、打火机、标本、钢笔、算盘及锁具等。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但中国是文化大国,历史悠久,文明璀璨,许多巧夺天工的技艺需传承发扬,有许多历史之谜需研究攻克,加之几千年儒家文化的滋养浸润,从古代就产生了慕古痴迷之风,一直延续至今。热热冷冷,冷冷热热,盛世收藏,乱世黄金,目前的收藏市场是冷清了许多,大体有三类:1.刚开始说的那类富豪级,底子殷实,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顶级东西,该出手照出手,如欧美大藏家,眼光刁,线很长,一压就几代,也是大拍常客。2.家境富裕,有产业和有高***的人士和对中华文化很热痴的,自我充值精神生活,大多只入不出,是纯的爱好。3.芸芸众生又两类,a是冲着一夜暴富或捡漏去的,梦想得“国宝”改头换面.b一知半解,稍有余银或退休工薪,没什么事,玩玩,真了快乐,伪无所谓,我买我高兴类,不然怎么铺天盖地的臆造品;总之,还是很混乱,也缺少并肩国际的诚信拍行,加之国际国内经济趋势不光明,导致市场“半死不活”。
各人爱好不同,藏品各别,藏品之大小亦能超出你想象,根据各自的财力决定你的藏品之质量,有收藏汽车的……,一般性的集邮、集糖果纸的要看你的年龄爱好,收藏大都是业余为之,能陶冶你的心情,往往是自得其乐者多。
收藏起源于乐趣和爱好,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收藏更多的带有很大的商业气息,甚至出现了专职投资者。
目前玩收藏的无非三类人:
第一类是纯爱好者,这类人纯粹是出于爱好,不太注重藏品的价值,作为一种追求和爱好,不过,相对来说,这类人只占收藏爱好者总数的百分之五左右。
你经历过哪些抠门到极点的公司?
阅读修身,多谢友友的邀请。
我的实习经历。
这个说真的还是软肋,最开始实习去过富士康,感觉喜欢富士康的生活。或许只是因为在那里时间短,还没得及体会到富士康的压抑。在那里的一段时间里,我觉得富士康住宿环境也不错,食堂伙食也很可口,锻炼健身场所也多,厂区绿化的还不错。对了,我去的是深圳观澜富士康。
后来我反思,应该是我在那里待的时间短的原因吧。普通员工就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不需要个人意志,看不到任何的升值和升职。用青春岁月换的一点点的钱。不过在当时,它的工资在同行业以及不同行业的普通工作里工资都是想对较高的。
大专毕业后去了一个小公司,公司一共有6个人,还要加上老板。1个女财务和1个市场,2个技术员1个客服,做了一段时间,老板开始的时候说每天不加班,但是事实上每天每天都要加班。但是却没有一点的加班费。
老板就是那种每天能把你累死,还给你高谈梦想的人。
本科毕业后去了一个小公司,当时谈的时候财务不在,一直没定工资。就让上班了。谁知道那个财务总是不在,我的工资就一直没定下来。我在那里工作了两周都没见财务一面,到最后一分钱工资都没有。老板总会对我说,财务这两天出差了,过几天回来。我在希望中等待,但是只有失望,别的什么都没有。公司的技术员是被逼走的。拖欠工资不发。
后来我一看情况不对,那个财务肯定是家里出了大事儿,来不来了。我的工资定不下来,也不是个事儿。然后我就辞职了。没有发一分钱工资。这是我做的最窝囊的一件事儿。还没有签订合同,商量好工资就开始上班了。(公司名字隐去,反正已经上了人生中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此处:给所有刚工作的朋友们一个建议,一切事情都要看合同。签好合同再工作。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教训。
此后就一直读书,还没去工作。
以前单位,应聘美工,要求自备电脑,数码相机,美工图库,网络限流量,当月工资跨月发放,没有年终奖,没有过节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夏天天热,办公室10来个人一个礼拜喝了两桶水,老总都嫌喝得多了,送礼买国产红酒,然后打印进口红酒的不干胶贴换上去。老多了,后来果断辞职,结果还跟介绍人说我不认真工作。我就呵呵了。
中秋节全公司一百来号人,只买了一盒月饼,一共八个月饼,一个部门一个月饼。一群人围着一个巴掌大的月饼,用水果刀切成牙签都不好插的小小块,都不够塞牙缝的。据说这盒价值45块钱的月饼是行政总监,费了老鼻子劲从老板那申请来的。
一个公司的抠门程度很大概率是因为公司老板,下边就看一下网友们的遭遇:
1、老板中秋节发月饼,每个人只发一个,硬的咬不动跟石头一样。我趁老板中秋节晚上全家下馆子,拿着月饼砸老板家的玻璃。
2、我们这个单位,请病事***遇上周末连着一起算,比如礼拜五你请一天***,礼拜一来上班,他会给你算请了三天***。
3、那你们是没见过一个月上31天班才给满勤奖,小月不但没有满勤奖还要扣一天工资的公司。
4、我们年终奖发表,够豪吧!全球销量定制款,值班表!
见过这么抠门小气的公司吗,欢迎补充。
我过往经历过得公司和老板都还算蛮大方的,当然工作的时间久了,倒也听说过不少抠门的挺奇葩公司,比如以下三个:
第一、某公司的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用本公司电源给个人数码产品及其他用电设备提供电量补充,公司将酌情收取相关费用。”
这可以说是我迄今为止印象最深刻的抠门公司了。
第二、某公司不提供办公电脑,要求员工带自己的电脑上班。如果没有电脑可以租公司的,100块一个月!
只能说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也难怪这样的公司和老板能够赚到钱,这钱都是生生从员工身上剥削出来的啊。
第三、过元宵节了,某公司发放***,让员工目瞪口呆的是,老板让行政部在附近的超市买了两袋散装元宵,在公司现煮熟后让员工自取,平均每个员工也就能分到两个吧,请注意计量单位,是“个”!
老板的脑回路够奇葩,这样的***还不如不发。
不过坦白说,以上这些抠门公司都是真实存在的,居然也能招到员工,可想而知目前的就业形势多么严峻了。
欢迎评论一起探讨~
我是职场资深HR李小船,欢迎关注我。职场酸甜苦辣,陪你一路成长。
恼人的小广告为何屡禁不止?
老王说:“存在便是道理”,虽然现在的小广告可以治理,但因为其涉及的行业、领域不同,以及张贴的方法、方式不同,是根本杜绝不了的,尤其是涉及到一些产业。哪怕你投入了大量的方法与规定去治理,最后你会发现投入与改善是不成正比的。
小广告涉及的领域比较敏感、不常用、违法违规,他们根本不在乎你治理。就今天我与朋友在北京金台路附近的一条背街逛,一个骑摩托车的人骑了过去,座位后面的人边骑边撒名片,我处于好奇就拿了一张看下,内容有些***,我就不说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有很大一部分发小广告的人都是违规的,比如***、不可描述之事等,他们发广告的形式五花八名,而且在明知道违法的情况下还刻意为之,那只能说收入与风险并存,他们不在乎你查他。
张贴、粉刷、发布小广告已经成为了产业,治理也是治标不治本。现在的小广告粉刷、张贴的方式都已经变了,以前是由商家亲自执行,但现在大多都是委托一些大妈、小孩子、学生来干这事。虽然你可以抓住这个人,但你抓不到背后的受益人,再说了你抓到人家又能咋办?如果是正经行业,顶多就是个批评教育给人家恢复原样,要知道哪怕你罚了他的款,但人家通过小广告带来的收入根本不在乎你这点钱。而且雇佣的人只要贴上去就行,他们不会管你贴上去有没有人需要或影响别人。
小广告虽然成了毒瘤,但粉刷小广告的人也懂得把握尺度。他们选择的地方一般都是公交站、楼道、楼梯口等地方,一般留下的电话号码也很少是固定电话或自己实名制的电话,你根本没法治理。而且由于他们张贴广告的位置大部分都是公共区域或者非使用区域,而且***用的技术也是越来越难清理掉,虽然影响美观,但不影响使用,所以官不举民不究,又有谁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