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北京故宫云游玩,北京故宫云游览

  1. 云上河图的作者是?
  2. 相比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宝贝?

云上河图的作者是?

没有什么云上河图,只有《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作者是:张择端。张择端,字正道,琅琊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居住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相比于北京故宫台北故宫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宝贝?

说起台北故宫里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珍宝,倒还真的想聊一聊。首先不要提什么“肉形石”“翠玉***”,两个摆件而已,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炒作起来的产物,并无没有太多文化价值。(2005年左右,我曾在北京故宫里看过一个后宫妃嫔主题展,里面也展出了一个“玉***”,选料及工艺水准就不在台北故宫翠玉***之下)

北京故宫云游玩,北京故宫云游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概念里,所谓文玩珍宝,其价值重点就在于:创意与工艺,文化背景,稀缺性。

说起文化背景,北京故宫中有9000多间房屋,其中有哪一间以某类文玩珍宝命名呢?有!它就是乾隆小书房——“三希堂”,“三希”有两解:第一种解释取自“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第二种解释为,古文“希”同“稀”,“三希”即三件稀世珍宝,分别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而排名首位的《快雪时晴帖》就在台北故宫中,三希不能齐聚一堂,一大憾事矣。

文玩考古首源金石,金石又以青铜器为尊,上古之青铜礼器,体型之巨者——司母戊鼎,铭文之丰富者——毛公鼎,鼎内有近500字铭文,考古价值极高,现藏于台北故宫。

北京故宫云游玩,北京故宫云游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古瓷看汝窑,汝窑瓷器一看色,二看开片,但就是有那么一件存世的汝窑珍品,竟然没有开片,世界仅此一件,其珍稀程度可想而知。此物名为:无纹水仙盆,现存台北故宫。

书画珍品长卷首推《清明上河图》与《富春山居图》,意艺俱佳,背景惊人,稀世奇珍。然《富春山居图》又被喻为:画中之兰亭,画分两卷,前半卷《剩山图》,后半卷《无用师卷》,其中《无用师卷》就收藏于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精华的,光汝窑的就有21件,其中13件为乾隆题字,前段时间台北故宫分类,象翡翠***和肉型石只能算二三类宝贝,解放前的博物院馆长是和文物一起去的台湾他当然知道哪些好

北京故宫云游玩,北京故宫云游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答案很明确,当然是北京故宫。原因也很简单,台北故宫的东西是通过三次抢运从北京搬过去的,怎么可能把大多数都拉走了呢。

1948年,内战中的国民***令故宫博物院挑选贵重文物以军舰转运台湾。12月27日,第一批772箱文物运抵基隆,其中故宫文物320箱。南京方面还命故宫博物院院长将留在北平的文物装箱空运南京,被拖延以致一箱也没运走。1949年1月9日,第二批文物运抵基隆,包含故宫文物1680箱。2月22日第三批文物运抵基隆,包括故宫文物***2箱。三批共运送2***2箱故宫文物到台湾,这还不包括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即中央博物院的文物,中央博物院在抗战前夕就承接了部分南迁故宫文物。有11178箱北京故宫文物没来得及运到台湾,留在了南京,其中大部分于1950年代运回北京故宫,剩下两千多箱暂存南京至今。

1965年夏,台北故宫落成,运台文物得到一个稳定的保存环境。

台北故宫拥有70万件藏品,北京故宫则拥有超过180万件的藏品,从规模上相差不是一星半点。质量上,台北故宫拥有西周毛公鼎、翡翠玉***、《快雪时晴帖》、《祭侄文稿》、《寒食帖》、《自叙帖》、《江行初雪图》、《溪山行旅图》等绝世佳品,北京故宫则拥有《清明上河图》、《平复帖》、《洛神赋图》、《步辇图》、《中秋帖》、《伯远帖》、《千里江山图》、商代早期酗亚方尊、宋代青玉云龙纹炉等绝品,可以说没有特别明显的高下之分。

运台文物其实是有选择的,所以台北故宫藏品的品类有着明显的人为意识,古老的青铜器和容易携带的书画占比较大,陶瓷则占比较小。北京故宫各品类都数量繁多,且尚有许多堆在库房中从未整理、鉴定、修复过的。

以往,台北故宫似乎给人一种所藏文物更名贵的感觉,这其实和台北故宫的宣传与文创做得更出色有关。当然不可否认,挑着运走的东西,一定选的都是精品。不过近几年,北京故宫也重视起了宣传和文创产品,于是我们渐渐了解到像《千里江山图》《平复帖》这样珍贵藏品的极高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7249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