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做什么都难做,赚不到钱,大家有什么好推荐的?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2022年预计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曾表示,受国际疫情影响,这两年返回国内就业的海外留学生也不断增加,整体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在四川一所大学的校园招聘会上,记者***访时发现,今年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不少,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却不尽相同。记者了解到,今年春招季,受疫情和行业变化影响,财务、行政和人事等文职类职能岗位的竞争指数较高,平均每个岗位收到16到30份简历。
但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却非常抢手。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工资一度跃升至高薪职位的榜首,达到每月23960元。
靠考研考公来逃避就业不可取
面对这么大的就业压力,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加入“考研热”和“考公热”的潮流当中,近几年考研和考公的压力已经不亚于就业。目前,春招季已接近尾声,为了给就业增加更多筹码,部分学生“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备考的路上”。专家表示,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存在着“回避心理”,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未来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叠加增大。
“本来觉得能读书还是去读书,还能躲一躲行情不好的时候。结果读完两年,行情似乎还不如2020年。”在某985高校修读第二学士学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生小刘说。虽然每逢春招都会出现“最难就业季”的感叹,但今年,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形势似乎格外严峻。而对许多毕业生来说,近期散发疫情导致的封校、线下招聘取消、跨区域实习面试受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延期等问题,也彻底打乱了他们的求职节奏。
如果毕业生只是盲目跟随潮流,而没有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清晰认知与规划,那么“跟风”的结果可能只是自讨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