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西郊线为何被赞最美有轨电车?
据报道,近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西郊线已开始分段进行动车调试,力争年底6站全部开通,西郊线未来将成为一条重要的旅游观光线,因红白相间的西郊线列车外形看起来十分“可爱”而被网友称赞为最美有轨电车。
报道称西郊线无论外观还是内饰,西郊线列车都和普通地铁列车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从外观上看,西郊线列车有5节车厢,看起来比普通地铁要“袖珍”许多;内部设计上,西郊线第一、三、五节车厢内部座位与目前的多数地铁车厢的排布方式相同,乘客乘坐时是背靠车窗,每侧各有6个座位,但第二、四节车厢则与火车座位相似,以车厢中间过道为界,两侧各有4个座位,乘客乘坐时面向列车行进方向。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西郊线线路全长约8.8公里,设6座地面站和1座车辆段,其中地下线约2300米。西郊线主要经过香山、北京植物园、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香泉环岛、万安公墓、玉泉郊野公园、南水北调公园、颐和园、地铁10号线巴沟站等地区。西郊线电车将***用大玻璃窗设计,方便乘客在列车内欣赏周围的美丽风景,首尾两个车厢的车顶上装饰着红色枫叶图案来突出该电车的特色。盲人带导盲犬进北京地铁,因导盲犬未戴嘴罩遭拒乘,你怎么看?
根据《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第三十八条“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应当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和导盲犬证。导盲犬应当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自2015年5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导盲犬进地铁获得了政策上的保障,但法律同时也规定了若视力残障者携带导盲犬进入地铁站时,应当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及导盲犬证,导盲犬应当佩带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基于以上,地铁工作人员的做法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根据北京青年报记者的***访得知,中国的导盲犬大多均来自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该基地目前是我国大陆地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能够在导盲犬的繁殖、培训、应用等多方面提供专业性指导的非营利导盲犬培训机构。对于正式上岗的导盲犬,该基地会要求主人为其配备导盲鞍和牵引链,但在培训过程中,不会为导盲犬佩带嘴罩等护具。嘴罩会导致导盲犬无***常散热,从而影响其正常工作。
北京地铁的日客流量非常巨大,有些乘客害怕狗,尤其是对于小孩来说,那么此时佩戴防护工具就尤为重要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之所以如此规定也是基于对各方乘客权益的平衡。
法律虽然规定了导盲犬进地铁需佩戴防止伤人的护具,但并未将该护具特定为嘴罩,因此可以建议导盲犬驯养基地制造出一种既便于导盲犬携带又可以防止其伤人的护具。
京师咨询热线:4001-666-001
看到这个问题,感到非常遗憾。首先,北京地铁非常拥挤,金台夕照站更是一个大站,如果导盲犬不戴嘴罩进入地铁,尽管它们脾气都比较温顺,但也确实会给其他乘客尤其是小孩带来不安感。
然而,从盲人朋友的角度来看,不允许导盲犬进入地铁,就意味着他们被剥夺了进入地铁的权利。外国人来到中国都有个共识,那就是中国的残疾人看起来比西方少得多。可这显然并不是事实,真相是我们的公共设施对残疾人并不友好,导致大部分残疾人只能呆在家里,活动半径非常有限。别的且不说,就说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卫生间,在很多街区都难以找到踪迹。
更大的范围,几乎所有城市建成区的人行道上,也都能找到盲道的样子,但那盲道能用吗?要么成为断头路,要么被电杆、配电箱、自行车甚至非法停泊的机动车阻挡。盲道也因此成为中国盲人最不安全的道路。仅仅这个问题,媒体几乎每一年都在呼吁,但现实又改观多少呢?
残疾***利的匮乏,不仅让他们因为缺少应有的关怀而丧失平等生活和发展的机会,也浪费了残疾人作为生产者的能力,他们活动半径越小,就越需要额外的人力去照顾他们,这无疑又造成次生的人力浪费。从道德层面看,残疾人也拥有独立的灵魂,大部分残疾人也可以感知人情世态的暖凉,他们有权利获得更具温情的对待。
在金台夕照站的导盲犬***中,地铁工作人员坚持规定,谈不上有错。盲人徐女士带着导航犬坐地铁,出行权利也理应得到尊重。我想,此事应该带来一些改变,那就是地铁站管理规则是否要适当修改,毕竟导航犬在公共场所攻击他人的案件少之又少,还是有人能以此为启发,发明出既可以帮助犬只顺利散热,又不至于威吓到其他乘客的嘴罩。
总之,不能让此事重演,不能拒盲人于地铁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