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为什么美食一到北京就难吃,为什么美食一到北京就难吃了

  1. 去北京的时候吃过两次卤煮感觉不怎么好吃,为什么感觉北京人一吃就说地道?
  2. 北京的窝窝头为什么难吃?

北京时候吃过两次卤煮感觉不怎么好吃,为什么感觉北京人一吃就说地道?

其实各地都有一些不为外地人接受的当地小吃;北京豆汁儿(说实话,本人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卤煮之所以关注度高、争议大,只是因为前面多了北京两个字儿!很少见北京人贬低外地小吃,素质高下立马可见!

这个“卤煮”,你得把你自己真正的融进“卤煮”,一起“煮了”,这个卤煮,才能好吃。

说个笑话。其实,也不是笑话。卤煮,刚刚才吃一次两次,你就说好吃还是不好吃,你还没有资格评价。老北京人,已经把卤煮吃到心里去了。他们,可是从小时候一直吃到长大。

为什么美食一到北京就难吃,为什么美食一到北京就难吃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说,你吃的,是真正的,老北京人的“卤煮馆子”吗?现在,在北京旅游景点附近的馆子,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在做,很不地道。

真正的老北京卤煮馆子,在鼓楼旁边有一家。那里写着,“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好吃的卤煮也出产在这家馆子。

这家馆子,每天早上一开门营业,门前就要排起长队。去吃卤煮的,有三分之二是老北京人。有三分之一,是慕名而来的外地人。

为什么美食一到北京就难吃,为什么美食一到北京就难吃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京人,自不必说了,肯定是认为好吃。外地人,吃过了卤煮,有二分之一,认为好吃。有二分之一,认为不好吃。

我们是属于哪个二分之一?是属于好吃,还是属于不好吃?只有吃过了,才能知道。不,不,你吃过了一两次,可能还是不知道,你要吃过了十次,八次,才能知道,到底好不好吃,到底地道不地道!

说得这么热闹,口感,怎么样?也一句没有说呀,我说了也没有用。还是得要你去吃,才知道。

为什么美食一到北京就难吃,为什么美食一到北京就难吃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以下,是“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饭馆实拍。中间的一幅照片,是我亲拍。

如果您第一次喝北京的豆汁儿,绝不想喝第二次,如果连续喝几次,上瘾之后,时不时就要喝一回,鹵煮也是这样,上瘾后,时不时也要吃一次。就像咱们第一次喝啤酒,实在不敢恭维,但喝若干次后,就离不开了。

七十年代初在东四十条吃卤煮,一是吃里面的饼有嚼头但不硬。二是汤浓可口可续汤,里面猪肉大小腸肺头豆制品齐全有的调料自己放。当时我去过认为不错的几家,东四,地安门,安定门,北新桥等。在当时也有多家卖卤煮的味就不怎么样。

前几年在通州吃过一次卤煮,里面的食材和汤料一言难尽,里面的饼还没有吃就散了。后来知道这是一家外地人开的店,现在想想包括豆汁炒肝炸酱面都不是老北京开的,已经没有了当时的味道。当然这也和现在的食材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猪肉吃着还香吗?

现在的卤煮别说外地人认为不好吃,我也多年不吃这些东西了。

首先北京人不把“地道”挂嘴边,只是平时偶尔调侃一下。你是让一些“伪北京”的自媒体给跑弯带偏了,如“牛道”之流~~

再有像卤煮、炒肝儿、豆汁儿的北京人也不是个个都吃个个都喜欢,您要不吃下水的人,卤煮、炒肝儿就甭打算碰了!

这里面有一位说的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还是那句话:不爱吃您就躲远点儿,找您爱吃去吃不得了吗?毕竟还有那么多爱吃的吃不够的人呢不是?!

北京的窝窝头为什么难吃?

答,不是北京的窝窝头难吃,只要是窝窝头就比白面镘头难吃。在过去国家比较穷,老百姓收入低。当时玉米面比较便宜,各家为了维持生活,有时就买玉米面,蒸窝窝头吃。玉米面属粗粮,0.11元一斤。白面属细粮,0.20一斤。玉米面要比白面便宜将近一半。现在国家富强了,老百姓基本不吃窝窝头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6640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