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北京哪里吃小吃美食正宗?说牛街,说簋街,说王府井,说南锣鼓巷,那北京市到底去哪?
小吃来自于民间,但凡是成了以赚钱为目的的景点开发辐射区都和正宗八竿子打不着。
牛街是清真聚集区,自然是以牛羊肉为主的吃食,当然老手艺人现在已经轻易不露面,具体字号和口味还要因人而异。
大部分来北京的游客只要记住南有锦芳,北有护国寺就够了,不敢说现在改良后的多好吃,但至少有一部分传承和口味在代代相传。
当然还有一些上不了传统桌面的小吃,有时间和兴趣也可以尝试下,比如卤煮,豆汁儿,麻豆腐,褡裢火烧等等,现在四九城适合自己口味的馆子已经真心难找,即使有些成名已久的牌匾字号也已经换汤换药换掌柜子了,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凡是在吃食前面加上“老北京”三个字的,您想都不用想,无视他就好,因为老北京已经消失,现在都叫首都啦
北京最有名的小吃街叫什么?
王府井小吃街
这里汇集了全国各地五百五十多种小吃美味,基本上在你印象中的小吃,在这里都能被找到;而如果你想感受下北京的地道特色小吃,我建议你品尝一下炸酸奶、莲子汤、艾窝窝、烤猪蹄这几款美食,酸甜辣咸样样皆有,只为满足大众需求。
护国寺小吃,你最爱其中的哪一种?
豆汁!
绝对是豆汁啊!
那一股浓烈的在太阳底下晒了三个7小时的泔水的味道,能把外地进京觅食的馋嘴客顶一跟头!
却抬头见一北京土著轻抿一小口,悠悠透着享受,“嗯,通透……”
第一次喝豆汁是在北京做出版的时候,许是霾吸得久了,竟然硬喝了一碗。
第二次喝是帝都出差遇到发小,发小一脸坏笑,“能喝豆汁么?尝尝!”“有啥了不起,来!”还给自己打气的嘟囔一句“又不是没喝过”。
对离京已久的人来说,豆汁,那绝对是黑得不能再黑的黑暗料理,把豆汁远远地顶到桌角,那韵味绵长的酸腐气息还是呛得脑门儿疼!
发小一边窃笑,一边自得的吸溜豆汁!那叫一个可恶!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护国寺的小吃是***小吃,因为护国寺庙会而著名。作为北京地方小吃的代表之一,护国寺小吃品种丰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多年来,护国寺小吃甚至就是北京小吃的代表,一直在诉说着京城的饮食文化。
护国寺的小吃品种繁多,包括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麻团、焦圈、面茶、豆汁等几十多种,汇集了传统老北京小吃的精华。
我最熟悉、也是最爱吃的护国寺小吃,莫过于驴打滚。驴打滚,北京人常说“驴打滚儿”,说“驴打滚”这几个字的时候,一定要带出那个“儿”话音才行,否则只听到“驴打滚”,大家都想不到这是一种小吃的名称。
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最古老的品种之一,属于年糕的一种,由乡下传入到城里,有200多年的历史。驴打滚在制作过程中,会把做好的糕点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就像驴在黄土地上打滚一样。《燕都小食品杂咏》里记载,“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面埋,何面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您觉得回答得还不错,欢迎点赞和转发~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
对于护国寺小吃,老北京不爱说,外地人满不懂,连锁了以后,是,哪儿都吃的着护国寺小吃,可那味儿对吗?面茶是招牌不***,可现如今做的和棒子面粥没两样儿了,还驴打滚,豌豆黄儿,外地的朋友,吃过好的嘛?现在做的那叫什么玩意儿啊!现在的护国寺小吃是麻绳儿穿豆腐——提不起来了,别再提豆汁儿了吧。
护国寺小吃,可谓是聚集了京味传统小吃之精华。驴打滚、艾窝窝、杂碎汤、面茶、豌豆黄等,都是壹周君吃了还想吃的。
过去的护国寺庙会,各式各样的茶食、小吃争奇斗艳,使得京味小吃处于自身的巅峰时期。现如今,日常经营的各种黏货依旧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比如豌豆黄儿,浅***的外观、清甜的味道颇受小孩子的喜欢。
馓子麻花,护国寺***小吃之精品。酥脆的口感、香甜的味道,一度成为***美食的经典。馓子麻花的历史蛮悠久的了,据说可以追溯到屈原那个时代,之前叫做“环饼”、“寒具”。当然,后来这种食物形状、味道皆有所变化。
糖火烧是壹周君最喜欢的一款。麻酱与红糖的巧妙搭配,入口的神奇味道让人难忘。老北京人爱吃麻酱也是出了名的,另外烧饼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以这糖火烧,受欢迎程度自然不用多说。红糖的味道浓醇,但丝毫没有过分甜腻,让松松软软的饼分外诱人。
除了甜食,北京风味爆肚也是能尝到的。牛百叶、羊百叶、爆牛肚仁、爆羊肚仁等码进盘子里,配上料碟别有滋味。老北京爆肚在京城的名声可以与北京烤鸭一决高下,大街小巷卖爆肚的不在少数,在护国寺也不缺知名度高的吃爆肚的店。
说到老北京的小吃,大多人都能想到豆汁儿。一般人都将其称作“生化武器”,壹周君就是这一般人,所以壹周君喜欢的自然不是豆汁儿,而是豆汁儿的经典搭档焦圈儿。焦圈炸的焦脆酥香,口感不是一般的好。许多人说边吃焦圈边喝豆汁儿是一种享受,壹周君觉得单吃焦圈儿就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