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看北京理工教授方岱宁在学术会议中被已婚女博士后疯狂亲吻?
感谢邀答。鉴于引起网络关注,北京理工大学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方岱宁教授在线参加学术会议的情况说明:日前,网络平台出现涉及我校方岱宁教授在线参加学术会议的相关视频,引发舆论关注。我校高度重视,已于第一时间启动调查工作,正在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有关核查情况将适时公布,回应社会关切。
***的经过是,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教授在参加线上学术会议,正低头翻找资料时,一名身穿蓝色裙子的年轻女子突然走进画面,抱着方教授的脸连亲了好几下。
这一突***况把方教授搞懵了,在他的提醒下,女子才反应过来这是***会议,迅速离开了镜头,方教授仍继续开会。
而出现在画面中的女士叫李立明,系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博士后。她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也是位高学历的人才。
方岱宁教授担任过北京理工大学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校长,目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方院士在学术领域内有非常卓越的贡献,但在***会议中出现亲热画面非常不妥(不雅)。李女士突然出现在画面中,且作出亲吻动作,这种行为令人费理。
在北京理工大学没有给出调查结果之前,目前不宜妄加猜测。但双方有如此亲密的举动,真的不能简单地视为某一方的私事。如果方院士和这位博士后都有家室的话,就更不应该了。
“网红教授”向北大提交“辞呈”,他在网上讲课的收入已达5000万,你怎么看?
教师只是一个身份而已,当在校园里用这个身份不能满足或施展自己的抱负、理想、愿望时,选择跳出校门,我认为无可非厚。不必去论个是非曲直,况且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学校多的是,有些更是没有什么专业能力的人在投机,薛老师能放下北大教授的身份选择自己创业走自己的路,完全可以吧!
我觉得,薛教授要是能专心做个知识网红也挺好的,说明读书人通过知识变现,也可以变成有钱人了。
在得到APP上,北大教授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在2017年订阅数超过24万,单价199元,销售额超过4800万。按平台和主讲人对半分的原则,薛兆丰去年的收入达到了2千多万,妥妥地成了教授界的网红。
不过,自古人红是非多,面对这张耀眼的成绩单,学术圈并没有向薛教授道一声恭喜,反而上演了两场***大战。
首先,是薛教授的北大同事唐方方教授,公开质疑他的学术水平,说“经济学不是故事会”。同时,还明确指出薛兆丰不是北大教授,但却在授课平台用北京大学经济学课程售卖,明显在利用北京大学的品牌进行背书,属于误导用户。
后来,经济学家汪丁丁也和薛兆丰展开了论战,汪教授在《为什么付费买到的只能是三流知识》中直言:一流知识不可能通过付费成为大众化商品。
最近,经证实,薛兆丰已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院离职,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抛开学术圈的***不谈,单看近几年爆热的知识付费浪潮,似乎让传统上”百无一用”的书生变成了香饽饽,上演着一个个令人咋舌的创富神话。
从2016年,一节单价9元的高中物理在线直播课,让普通教师王羽最高时薪达到2万多元;到2017年,《咪蒙教你月薪五万》在喜马拉雅FM上,上线31分钟内就卖出1万份;再到薛兆丰教授的经济学课,一年销售额超过4800万。
各种普通和不普通的读书人正在通过互联网变成有钱人。可以说,这个时代是读书人的好时代,他们不再被“君子不言利”的古训束缚,可以通过知识变现过上体面的生活。
我觉得,比起拍烂片还能拿千万片酬的明星,读书人挣钱挣得更有职业道德。比起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就能月入百万的网络女主播,读书人挣钱挣得更理直气壮。
怎么看待“网红教授”薛兆丰向北大提交辞呈,其网上收入已达5000万?还能怎么看待啊,只能说,很激动吧,希望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我国,好像教师就一定要清贫乐道,默默奉献,群众把教师这一行业给推到了道德的制高的顶点。好像在他们眼里,教师啃啃***叶就好了,要什么白面饺子啊。记得之前网曝清华一教授被***两千多万,也是引爆了舆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为什么会争议,还不就是觉得作为一个穷教授,靠合法收入怎么会有这么多钱,进而就怀疑别人***科研经费。这到底是怎么了,人家作为一个国家顶级高校的教授,怎么着也是中国精英中的精英了吧,就那么区区几千万,他配不上吗?
这次的薛兆丰教授辞职也是一样,教授就不能有高收入了?不管是当北大的教授还是网络上的“网红老师”都是人家选择的自由,都是人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更何况这还是人家的合理合法的收入!5000万很多吗,199元/年订阅,人数也就超过25万人罢了。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人们有这个需求,而薛教授满足了这个需求,进而完成了这项交易,这就是很正常的一次经济活动而已。退一万步讲,网络上喊麦的网红都能年收过亿、月收过百万的***主播也是不少、明星上个综艺就能拿几百上千万,这回换个教授正儿八经的在网络上开课,还如此廉价,最后也就5000万而已,这回就受不了了?
批判起“***至死”起来个个激动不已,满是道理,结果这回来个教授网络开课,知识付费获了点利就如此看不下去,也真是够魔幻现实主义了。
再说了,连国家现今都是鼓励高校老师走出校门创业,这回薛教授也算是相应国家号召啊,于情于理,都没什么不妥啊!
你赞同吗?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作为一名老师,我很能理解薛老师的做法。当下老师的工资实在是太低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在教育,而教育的先驱者就是我们的老师,如果老师的待遇没有提高上去,谈何如何把教育做好。
最近四部门联合下文,禁止在职在编教师开办有偿培训班。一旦发现开除。在这里我不谈论大学。我这从小学老师分析一下。小学老师又分为乡下小学老师和城里的小学老师。在乡下的小学老师,有些地方偏僻,每个月或会多500块钱的偏远乡镇补贴。从工资角度来说,会比城里的角度工资会高一点,但是就会出现另外一个情况。乡下的老师很多,老师还是找不到。对象的,不管是女老师还是男老师也好。当然了,百分之90都是女老师,因为男老师他是不会去乡下当老师的。我身边很多同学和朋友都在乡镇当老师,但是他们几乎没有找到对象。
再说城里的老师吧,这几年在城里,老师的确日子过的很好,因为为什么?因为大部分城里老师他们都办有偿培训辅导班,很多家长他也愿意把自己的小孩放在老师家里,由老师监督小孩学习,这本来是一个双赢,两全齐美的事情,但是现在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下文就是禁止在职在编老师,私自举办有偿培训班,否则开除!!!所以我的朋友们他都不找同行,找同行就会更穷!!
那这种情况又怎么样呢?是有很多人为了,使生活过得更好,就会在本职工作的时候又去搞副业,那么试想一下这样怎么去能够把教育搞好了?我们都知道教育是作为一种要静下心来才能够教书育人那种工作,必须要一种科研的精神去研究如何把教育做好?如何去培养学生发展?让学生健全的发展,才能为祖国源源不断地输出人才。
薛老师通过辞职,然后进行自主创业。我觉得他的情况我们都是可以理解,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拥有更好的平台去发展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方法去发展自己,同时又能够把自己的知识输出出去,岂不是两全其美。
我们国家应该把教师待遇大大提高,或者把教师的地位大大提高,这样才有更多的人去考老师,去做老师,成为一名教育人,让他有时间去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而不是为了生活所迫。天天都想着怎么去买房,怎么成家,怎么去给孩子买奶粉,你觉得这样可以搞好教育吗?我想是不能搞教育。
这里头我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赚取到5000万元的收入,吃瓜群众表示点赞、羡慕;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名教授,那这事好像就有点变味了。
在人们的印象中,教授就该和朴素一词联系在一起,默默无闻的在学校里耕耘、奉献。要是他不务正业,把心思花在如何赚钱上,沾了一身铜臭味,那后果......况且这回,薛兆丰赚的可是5000万!!扎了多少人心,让多少人眼红,你说呢?
此刻我想到了多年前,山东师范大学的宋遂良教授,时常在当地报纸发表文章,还会接受电视台和其他媒体的***访。在当时的学校,也受到过一些质疑,甚至是批评:一个学富五车的大学教授,应不应该在媒体上露面?
但薛兆丰这事儿,其中还有个插曲,据说他在北大属于在聘教授而不是在编教授,但他为了在前期打响名头,在自己的斜杠里头加了北大教授一栏,用北大给自己做了一回强有力的背书。薛兆丰估计也自认理亏,再加上名气已经打出来了,干脆就辞职不干了,安安心心赚钱去了。
单就论薛兆丰出来创业、赚钱这事儿,个人表示理解,也不反对,可能还有点支持。只不过过程中用到的手段,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时代总会越来越包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有的人乐意待在学校里安心做研究,有的人想靠自己多赚点钱,谁都别说谁,只要人是站着把钱挣了,你有啥好说的?薛兆丰利用互联网的特性,给更多的人普及专业的经济知识,也不是在为社会出力吗?非得把他们都摁在学校里头,那和封建专制有什么区别?那些喷子,你们能做点像样的事情,而不是做电脑面前打字,行吗?
再说了,一个人跟不上时代变迁,光坐着搞研究,多半也没用。薛兆丰抓住了互联网不可思议的流量,结合时下知识付费的热点,让自己过上了更好的生活,丢人了?敢情你也上班赚钱讨生活也成了丢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