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敦煌莫高窟的人?
樊锦诗与敦煌,初次结缘于1962年的毕业实习。尽管当时因为强烈水土不服而提前结束实习,但她总是说“敦煌是我的宿命”。
当年的莫高窟几乎与世隔绝,因为没有现代交通工具,从莫高窟去一趟敦煌县城要走大半天路。研究人员住土房、喝咸水,还要在洞窟里进行临摹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文献等工作,条件非常艰苦。
“如果说我从来没有犹豫过、没有动摇过,那是***话。敦煌和北京、上海相比,确实是两个世界,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就感到孤独。”樊锦诗说,“可是第二天只要一走进石窟,我就感到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20世纪初,藏有5万余件中古时期写本的敦煌藏经洞被发现,随后大量文物流失海外的历史牵动了学术界乃至全民族的神经,甚至有人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在这样的背景下,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敦煌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经过数十年的耕耘,我国学者在敦煌历史、语言文字、文学、考古、艺术、宗教、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等学科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扭转。
中国有四大石窟:河西走廊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还有麦积山石窟。而敦煌的莫高窟,是四大石窟中规模最大,佛教艺术内容最为丰富之地。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后又历经无数朝代不断地修建,才形成如今的规模。在元代的时候才停止开发,然后逐渐地荒废。在晚清的时候,伴随着敦煌石窟藏经洞的发现,敦煌莫高窟才被世人所关注
敦煌莫高窟的第一代守护人常书鸿,被誉为“敦煌石窟保护神”,他在法国读到伯希和编辑的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后,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到祖国,并为敦煌保护毕其一生。第二代守护人段文杰被称作“敦煌学宗师”,他和同事对莫高窟洞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编号、测量和内容调查,他们做的洞窟编号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至今仍在沿用。
樊锦诗曾说过:“守护莫高窟是值得奉献一生的高尚的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的永恒的事业。”她这种“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学者。
在樊锦诗身上,我看到的是信仰的光芒,作为敦煌学专业的学生,我将秉承莫高精神,潜心学术,推动学科不断发展,为学术研究的进步积极贡献青年一代的力量。
现在还需要预约才能进景区吗?如果是的,怎么预约?
1、***布达拉宫。旅游旺季5月1日到10月31日每天限额4000,需要网上预约。现场可以提前一天预约。七八月份有可能凌晨就要去排队,9点开放,预约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这个是预约成功以后,才可以领到布达拉宫参观预约券。参观当日凭预约券和身份证,购票进入参观。
2、敦煌莫高窟。网上预约,现场去可以买到应急票,单日最大游客承载量有限额,旅游旺季有时候普通游客要提前一个月才能预约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