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没有枣庄的老乡,说出你老家是哪里的?
我是滕州市柴胡店镇的农民,与枣庄新城、薛城区毗邻交界,看到枣庄老乡发的帖子非常亲切,天南地北滕州人,四面八方枣庄人,在网上相约是缘份,他乡遇知己是人生之喜,春节来临,愿老乡们的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说起家乡,每个人都有自己各种不同的认知。我是山东枣庄薛城的,现把自己对家乡知道的一些事情说与大家共勉。
薛城区位于山东省南部,是鲁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海经济圈交汇处,京沪铁路干线的中心点,是枣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枣庄矿业集团所在地。下辖4镇(周营、沙沟、陶庄、邹坞、)5个街道办事处(临城、兴仁、兴城(南石)、张范、巨山),面积420.5平方公里,人口约40.87万。
(铁道游击队影视城)
2004年6月,枣庄市委市***西迁我区,薛城成为枣庄市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薛城古称薛国,为历代注目的战略要地。早在4000多年前,境内就有人类居住;奚仲造车,饮誉华夏;夏商时期建立薛国;春秋战国时期为孟尝君封地;抗日战争以来,因铁道游击队、牛山孙氏宗祠等蜚声中外……
(枣庄市民活动中心)
(文章内为了展现薛城实景,有借鉴了部分作者的图景,在此表示感谢。如有冒犯告知撤下。)
俺的老家在市中区齐村镇!齐村是个好地方早在唐代就形成了村落。到了近代老峄县四大家‘崔宋黄梁)崔家就在齐村西圩子!民国时期枣庄地区土匪横行!但在他们中流传一句话:宁走黄风口,不从齐村走!可见当时崔家之强盛!现如今的齐村镇包括齐村渴口两个乡,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美丽动人的齐村正以崭新的新农村面貌欢迎您的到来!
俺的老家在周营。周营可是个好地方,可以说是人杰地灵。周营大集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迄今为止,人们在打招呼时常常说:恁都干嘛意德。俺到周营赶集去。听听,是不是特有味道。
说起周营大集,追根溯源,还真有说头。据老人们讲,当年周营街上有很多庙宇,什么火神庙,龙王庙……到现在也无从考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渐渐地模糊了。不过,每逢农历的二、四、七、九逢集,己深深的烙在每个人的心里。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初七,三月初七,三月二十八,十月十五是周营逢会的日子,更是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正月初七。小时候,那是我最盼望的日子。这天,每个村的演出队都会出来亮相,那长长的队伍引来四面八方的人到这里观看:二村的火龙和高跷,三村的水龙,四村五村的河蚌和毛驴……看到这些,你应该知道一些当年庙宇多的原因了吧。
看那火龙和水龙并驾齐驱,一个身手敏捷的年轻小伙舞动龙珠,一青一红两条巨龙随着龙珠上下舞动,非常壮观。河蚌也不甘落后,随着人流一张一合,张合之间,那浓妆艳抹的河蚌精时隐时现,偶尔还会抢夺路人手里东西,引来一阵哄笑。最吸引人的当属高跷队的"傻子扑蝴蝶"扎着独角辫的"傻子"在鼻子上涂上白色油彩,活像戏剧中的小丑,两腮抹上红红的胭脂,滑稽而又可笑。可别小看他,他可是表演中的重要角色,少了他就好像少了灵魂。你看他,拿着个破扇子,追着上下翻飞的蝴蝶,一会儿翻筋斗,一会儿一字叉,在短时间内踩着高跷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好""好"引来阵阵高声喝***。这支庞大的队伍会沿着整个街道表演,到谁门前,特别是商铺,迎接他们的不仅有欢声笑语,还有弥漫烟雾的鞭炮声。双龙戏珠寄托着周营人的期盼,盼望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记忆中不仅是这些,还有许多的景点更是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三山夹一井,五孔碑(百)步桥,碑驮槐……
周营可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古有……
哈哈,暂时先写到这儿,有想知道的或着己经知道的,别忘了留言哦[送心]
感谢老乡的邀请,我是现在在济南发展的枣庄市市中区人,老家在山亭区。11年来济南上大学毕业后留在这工作已有十几年了,越长大越想念家乡,不知道在外地的亲人们有没有跟我一样想法的。
枣庄市占地面积不大,尤其市中区更小,但因为是老城区配套***好,学校像是立新小学、文化路小学、建设路小学,初中十五中,高中三中都是比较好的学校,我当年上学的时候小学步行十分钟,初中跟高中步行二十分钟基本就能到,中午能回家吃饭,特别便利。
市中区门店特别多,小吃基本上能涵盖整个区,我最爱吃的是米线、辣子鸡、菜煎饼、撒汤。记得小学时每天早晨带着一个鸡蛋去喝撒汤吃煎包,去立新小学学校门口吃光头米线,去天桥下面那个靠近厕所的阿姨家吃菜煎饼,去靠近光明广场那个二楼(不记得店名了)聚餐吃辣子鸡,满满的童年回忆,前几年每次一放假回家总要跑遍整个市中区找吃的,这几年因为疫情因为怀孕生子回去的少了,不经常吃那些爱吃的了,每每想起来甚是想念,在济南总是有些形似神不似的,比如甜沫、砂锅米线、煎饼果子、冒牌辣子鸡总也吃不惯。
在我眼里枣庄人是善良热情的,近几年在济南呆的有些不快乐,生活压力大消费高,房贷、车贷、养娃哪哪都需要钱,每天像个机器人像个挣钱工具,三十岁的年纪已经满脸沧桑了。可能是大城市的原因人情味差,各种冷漠勾心斗角,有一件事感触特别深,我怀孕的时候需要怀孕建档,当时是租房子住的,打了社区的电话咨询,社区说是让我去新房建档,新房让我去租房那建档,相互推诿,我看不行就给老家的居委会打了个电话,是个阿姨接的特别热情,告诉我应该怎么办,询问我的身体健康,之后每隔几个月总会打电话问我下,告诉我应该做什么检查,每每接到阿姨的电话心里总是暖暖的。
总的来说我特别热爱枣庄,看到家乡人感觉特别亲切,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一定毕业后毫不犹豫的回家发展,现在就是期望疫情早点结束,能让我回家。
你觉得现在中国农村存在什么问题?
农村整体还是向上、向好的。存在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是关于土地的问题。分地己经几十年了,有的人家地少人多,有的地多人少,重分又无望,所以土地占有不均是个大问题。再者就是地块太多而又少,不利于机械耕作和农田基本建设等问题。
(原创)谢邀!小孩眼睛近视多,是当下农村与六七十年代相比,呈现出的问题之一。
记忆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所生活的邯郸西南部一带农村的孩子,大多是七岁、八岁之后开始上小学,上学晚一点的孩子,也是最晚九岁进学校读一年级。记忆中,那时不论大村小村,村村都有学校,区別是,大村有初中,小村多半是小学,读初中时,小村的学生多是步行去到大村读初中。初中毕业之后呢,多是到所在公社或镇区读高中。尤其是七十年代的时候,初中、高中在我这里基本算是普及了,基本是,农村的孩子想读高中,都能如愿。
我是六零后出生,自然,那个时候也是一名高中毕业生了。然而,时过四五十年,当我看到题主的这一问题时,突然间:六零后七零后那一代人的童年少年上学读书情况,与当下这一代人的童年少年上学读书情况相对比之后,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岀现在了我的眼前,这个问题就是:如今的孩子近视眼多了!
我认为当前农村总体是好的,改革开放,三农政策的落实,农村建设正快速发展,很多村公路,互联网都通了,农村收到了好的效果。
但农村当前也有些问题。一是农村松散,不集中,想要组织起来办一件公益事业,哪是很难的。二是农村年轻人基本上没几个,都是老年同志和儿童在家,农村生产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耕种。三是农村最近几年来普遍年轻人达婚龄的没有结婚,也早不到合适的男女结婚,有的也不想结婚。四是有的村几年来都没有见到新生小孩。五是农村耕地种田的人少,有的大遍良田改良为种茶园,收成又不理想。六是种田人少,但打牌兴点小线的人多,摆摆牌场还是比较多。
农村还是要加强思想工作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