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增量逐年下滑,北京“独力难支”,京津冀的打工人被谁撵走?
昨晚上,在通州路过一个路口。有一两个人在那里卖西瓜吧,推着个三轮车。然后我在等红绿灯,差不多一分钟之后,我看城管就来了,下来还有几个人,绿灯亮了,我走了,不知道后面是怎么样的。
放眼全国啊!本来能在家做点儿小生意的。最后被城管赶的,妻离子散。抛妻别子。最后只能在外边打工。我想全国应该像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我在想一个城市夜晚九点十点了,路口连个人都没有。一个人推着个三轮在那里做个小生意。能影响多少的市容?
如果我们的市容最后连人的生存都不允许了。那个面子是不是已经虚算是一种虚伪了。难道为了好看?连活着都不需要了吗?
打工的人大部分是被城管撵走的。
打工的人大部分都来自农村或者小城市,他们拖家带口,有的人还带了老人。收入不高,靠自己做点小生意过活,不能开汽车,只能开摩托或者电动车,城管不让他们进城,所以被逼走了。
我身边的不少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混了几年,工资大半都用到房租上了,到头来根本买不起房。转眼到了三十多岁了,父母催促结婚,无奈之下只能回当地,买房结婚。由此来看,北京很难留住年轻人了。
再说农民工,有的几乎在北京干了一辈子建筑,到老了干不动了,落了一身病,社保住房啥也没有,只能回农村养老,了却残生。
有少部分在北京做生意的,的确赚了点钱,但户籍受限制,加之一辈子收入不够买房的,无法扎根,老了也是回老家。
北京的生活成本较高,在北京挣10000元不如在县市区挣个3000-4000元来得实惠,挣得多花得更多。实际上北京许多人还是比较“穷”的,他们还居住在几十平的小房子里,美其名曰,我这房子值一千多万,云云,其实很可悲。所谓的千万富翁原来只有几十平的小房,实际还不如农村人过得舒服。
所以,北京要想留住人,就得着力控制房价,并对外来人口放宽点政策,善待外来人口。
万亿GDP城市中,北京人口增量倒数第一,这是为什么?
不是年轻人不想“漂”了,而是不敢“漂”。房价高的离谱,买车难的要命,生活压力太大,成为很多年轻人跨不过的坎。
保定号称首都南大门,两地间往来非常便利,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在北京发展,彼此照顾都很方便。孩子真留京,家长们却又喜忧参半,欣慰的同时又为买房子忧心忡忡。
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身边朋友同事当中,在北京工作的基本都是女孩,男孩则越来越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和男方买房的传统有很大关系。
同学儿子毕业后留京在金融部门工作,工资一万多其中三分之一交了房租,而且工作很辛苦。后来到天津一所大学当老师,收入减少了但生活却轻松了很多。
还有一个男孩在北京工作不到半年,就瞒着父母辞职去了成都。父母得知消息兴师问罪,孩子给出一个让人心酸的理由:不想让老爸老妈跟着一起当房奴!
男孩少了,女孩择偶又成了新问题,结婚越来越晚,单身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男女比例失衡,另一方面外地女生嫁给一个条件相当的北京小伙也很难。
漂在北京,居之不易……
我住在北京,我有靠谱答案。北京人口增量成为“负数”,不是自然减少,是国家有意为之,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结果。
其一,北京关闭了包括动物园批发市场、大红门批发市场等所有大型批发市场,仅此一项,就疏解了近百万人口。其二,北京迁出了钢厂、电厂、石化等所有大型重工业企业。其三,北京整治开墙打洞、拆违门店力度空前,几十万家门店被封堵拆除。其四,北京禁止地下室住人,禁止出租房屋群租,大幅增加了租房成本,收入少的低端人口只好选择离京。其五,北京城乡结合部的仓库、作坊、棚户区逐步拆除腾退,散乱污企业全部关闭。
上述举措使近三、四年北京疏解出人口近300万,待雄安新区全面建成后,可能还会疏解一些单位、院校、公司等 。北京的核心功能是宜居的政治、文化中心。
深圳户籍人口2021总人数?
587.4万户籍人口。
2021年,通过两轮全民核酸检测的数据统计,深圳实际管理人口2027.9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756万人,2021深圳市户籍人口有587.4万人,非深户1485.5万人。
2004年,对深圳市的宝安、龙岗两区撤销镇的建制,建立了街道办和社区居民委员会,整个深圳全面城市化,使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深圳市统计公报显示,深圳人口净流入793.17万,位于人口净流入总量排名榜的第二名。第一名是上海958.84万,第三名是北京75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