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北京中华美食出名吗,北京中华美食出名吗现在

  1. 你觉得北京的小吃好吃还是上海的小吃好吃,为什么?
  2. 近现代史上的北京,有过哪些文化名人?
  3. 上下五千年朝代很多,为何有人觉得明朝的热度位居榜首?

你觉得北京小吃好吃还是上海的小吃好吃,为什么

北京古城,食聚天下,南北口味,尽在其中:北京烤鸭油饼豆浆,炸酱面条,清真食品豆汁焦圈,酱菜果脯...... 上海都市,地处江南,物产丰富,美食众多,小吃尤精:大小馄饨,糯米糕团,海派小菜,大饼油条,鱼虾螃蟹,阳春素面,蛋饺猪脚,糯米糍饭......

久居北京,自认为对北京小吃有深刻的认识。

具有代表性的小吃,必须有特色,老北京人的最爱。

北京中华美食出名吗,北京中华美食出名吗现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芝麻烧餅》:

①半发面;外表面包裹芝麻;烧饼里面用芝麻酱分层。

②刚烤熟的烧饼,外焦酥脆,烧餅里面松软可口,咬一口,芝麻满嘴流香,欲罢不能。

北京中华美食出名吗,北京中华美食出名吗现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③芝麻烧饼店铺遍佈四九城的大街小巷。最有名的当推北城的南锣鼓巷南城牛街店。以及所有涮锅的名店。

④南城马家堡东路口,新开一家张记大店,主营牛羊酱肉,外卖芝麻烧饼,生意兴隆,顾客络绎不绝。烧餅好吃,价格《賊便宜》,您听好:才五毛钱一个

物美价廉,独一份的北京小吃。

北京中华美食出名吗,北京中华美食出名吗现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老字号的北京烤鸭,需要《救赎》。

全聚德是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店,享誉海内外。分店遍佈全国。但是现在巨额亏损,上层领导大变局,曾经的辉煌和风光已成过去。

北京小吃之丰富在全国都是😊有名的,许多都是宫廷食品,毕竟是千年贵胄皇都底蕴深厚,贵族有贵族的小吃,平民有平民的小吃,丰俭由人自得其乐!而上海开埠只有一百多年历史,市民祖籍大多是苏南苏北浙江宁波等地乡下来的乡下人,大多不舍得在外面吃饭的,比如早餐就是隔夜剩菜加点米饭🍚开水一泡就行了,这就是上海著名的自开埠吃到现在的泡饭,当然上海也有城隍庙小吃等品牌,但和腌笃鲜一样都是江浙通行的小吃,不是上海独有的,不像北京的卤煮豆汁儿炒肝儿炸灌肠焦圈儿等众多小吃出了北京城就吃不到了!也许阳春面葱油面等算上海特色小吃吧,但那是困难时期的产物,说白了就是光面,碱面煮好加点猪油酱油葱油面汤一冲就好了,有钱谁不想吃大排面呀!所以😊说上海的小吃基本是馄饨小笼包等江浙等南方通行的小吃,而北京小吃则是只有北京才有独一份儿的本地特色的小吃!从这点来说北京小吃之丰富多样完胜上海小吃!

中华大地,美食遍布。每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小吃,独宠一方人,也是当地文化的象征。上海和北京小吃风格迥异,但又美味不可阻挡,人的口味也各有不同;虽为北方人,但也更偏喜欢上海小吃。

北京小吃,能感觉到北方的粗重和豪爽。麻酱烧饼,糖火烧为代表的主食类;焦圈,油炸糕,麻团为代表的油炸类;糖耳朵,蜜三刀为代表的甜蜜类;驴打滚,艾窝窝等甜糯类...,不管哪一类,都有热量高,味道重,口感厚重的特点。

相比之下,上海小吃更清淡一些,就好比清丽甜美的上海小姑娘,看着秀气,品起来清爽适口,是营养和美味的完好融合。蟹粉小笼,馅儿大皮儿薄,汤汁浓郁;特色生煎,皮脆馅儿香;水晶虾饺,鲜美营养高;蟹壳黄,闻起来香,吃起来酥;糯叽叽香喷喷的排骨年糕,还有各种小馄饨,帧数数的我都饿了。

不管是上海还是北京,既然是小吃,也只是正餐的点缀,浅尝辄止。吃小吃,要控制量,尤其是高热量的北京小吃,偶尔吃,要少吃;吃的时候最好搭配大量的蔬菜,弥补膳食纤维的不足和维生素的缺失,以保证营养的相对均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文/王秋霞

当然北京的小吃好吃,全国最会吃也最好吃的当属北京人了。北京的小吃软,糯,香,原汁原味的多。崇尚养生养身的人多,能吃会吃的人多。而上海人爱吃甜食,追求的是甜点,甜馒头,甜食占据了很多的位置,但是大量的吃甜食对身体很不好,为肾脏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所以北京小吃好吃!

近现代史上的北京,有过哪些文化名人?

文天祥、于谦、曹雪芹、康有为、李大钊、鲁迅、蔡元培、***、梅兰芳、齐白石……,无数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曾在这座建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沉淀着淳厚文化神韵的古城留下了他们生活的足迹。他们可谓是中华文化的符号和中国文化传承的脊梁。

老舍(1899~1966)

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满族。北京人。出生城市贫民家庭。生平和创作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五四***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1959年,加入中国***,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程砚秋(1904年1月1日 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 冬月十四日 酉时一1958年3月9日,农历戊戌年正月二十日)男,原名承麟,满族索绰罗氏,满洲正黄旗人。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艺术***,著名京剧演员,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

(1)近现代史——指自1840年以来至今的170多年历史。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国存亡而英勇奋斗、在***领导下艰苦斗争、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逐步富强伟大的历史。

(2)期间文化名人众多——鲁迅(民族魂)、郭沫若(古文学及考古学家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茅盾(中国现代文学泰斗)、老舍(人民艺术家)、朱自清(著名作家)、徐悲鸿(中国近代绘画之父)、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梅兰芳(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汪国真(现代诗人书画家)、徐志摩(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杨绛(著名作家翻译家)、***(当代著名作家)、吴冠中(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等等。

(3)个人最爱——齐白石。一方面我本人喜欢画画,白石老人的鱼虾虫蟹生动至极天趣横生;另一方面,他的生平蕴含吃苦耐劳、追求人生的品质,我辈等学习受用。


上下五千年朝代很多,为何有人觉得明朝的热度位居榜首?

没觉得明朝热度高。

我们这帮人,觉得战国、三国还有宋朝热度高。这段时期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这段时期的人物,大家也很熟悉。反而明朝,只是寥寥几个十分有名的人,大家能知道之外,很多明朝的人和事都不是很清楚。

我们这一群体,应该能够代表一部分人吧!

我们的老婆,包括家中的一些女的长辈,对于清朝的人和事,也是能够娓娓道来。当然大多都是来源于电视剧。

她们这一群体,应该也能够代表一部分人吧!

亲戚中侄女儿,还有她们的同学、同事,自从《芈月传》播出后,开始迷上了秦国。现在又开始对《大秦帝国》追剧了。

她们这一类群体,应该也能够代表一类部分人吧!

家中孩子,他们一帮男同学,整天大谈特谈三国。亲戚家侄子,公司培训都是引用三国怎么用人做案例。

他们这一类群体,应该也能代表一类部分人吧!

恰恰明朝,谈的人少,论的人也少。不知道热度从何而来?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明粉是一茬接着一茬,见风就疯狂生长,为啥明朝的热度这么高呢?

《明朝的那些事儿》卖到了脱销,好多人第一次认识到原来政治不像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看到那么简单,有这么多头头道道;

《回到明朝当王爷》穿越***的扛鼎之作,风靡全网,有多少人梦想一起穿越回明朝感受波谲云诡的历史;

《龙门客栈》,多少人的武侠梦,东厂成了多少人深恶痛绝的存在,还有那武功高强的大太监;

“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么牛叉,就算穿越回去做公公都不枉此生啊!开玩笑!

以上只是其中的代表作,还有诸如《大明王朝1566》、《万历十五年》、《锦衣卫》等等,正是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很多人了解了明朝,也深深被明朝吸引。

明朝就不是一个安分的朝代,产生了太多话题,太多槽点,这就像现在的明星想要提高曝光率,必须搞出点话题,让别人在茶余饭后能提到你,明朝很荣幸的成为镁光灯下的明星。

光锦衣卫、东厂这两个永恒的大IP就可以让无数人疯狂、遐想,幻想着锦衣卫的昭狱是不是真的那么可怕,那些惨绝人寰的逼供方法是不是真的,东厂的这群死太监怎么会有这么大权势,还有这么高的武功,难道真的有葵花宝典一样的武功秘籍只有太监能练?尽情想象吧,一旦有了话题,就有了热度。

明朝的皇帝各个也不时让人省心的主,朱元璋的嗜杀,朱棣和朱允炆的恩怨,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昏暗无天日的成化帝,一心想着带兵打仗的正德帝,醉心于修道的嘉靖帝,精尽而亡的隆庆帝,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帝,木匠活顶呱呱的天启帝,煤山上吊***的崇祯帝,每一个皇帝的人生都别开生面,都能拍成一百集的电视剧,叫人怎么不爱明朝?

其实不管是明粉,清粉到现在来说都是很多的,喜欢宋朝,唐朝,汉朝的也都是大有人在的。明朝的热度确实很高,但是黑明朝的人也是很多的。

但是不管是黑明朝的,还是粉明朝的,现在确实很多,也就导致了明朝的热度确实很高,比如说之前很火的《明朝那些事儿》相信很多人都是看过的。为什么明朝的热度如此之高呢?

最大的原因还是明朝是***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而且灭了蒙古人的元朝建立起来的,恢复了***的统治,还有后面的清朝也是满族人建立的,关键是清朝后期的软弱,导致中国近代一百年的时间里,遭受了太多的屈辱,所以现在很多人都在***设,如果是明朝会不会中国就不会遭受到如此多的耻辱。

当然粉明的人就会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宁死也不割地赔款,但是清朝就是恰恰相反,割地赔款,丧权辱国。而黑明朝的人无非就是明朝的疆土比清朝的少,还有明朝的奇葩皇帝太多等等。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也就导致了明朝的热度很高。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面说的明朝是***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距离我们现在的时间是最近的,所以研究明朝的人也是最多的。越久远的王朝由于历史的遗缺,所以研究也是比较难的。

个人觉得一部《明朝那些事》和《万历十五年》功不可没,大部分像我这种爱***又没有正儿八经看过《明史》和各种实录的文艺青年,对明朝的了解基本来自于这两本书。

想当年小编我上高一的时候,和一个大妈讨价还价半天最终成功砍掉了5块钱,花25块买了本盗版的《明朝那些事》,是那种合订本,超级超级厚,记得书后边写的是800万字吧?具体多少记不清了。然后没日没夜的读,大概一个星期就读完了,后来又完整的读过两次。

《明朝那些事》的作者当年明月也确实是有本事,据说他上大学时把能找到的明朝资料全读了一遍,后来在工作之余写出了这本书。书的信息量超级大,对明朝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是不错的明史入门读物,但这说到底还是本偏***性质的书,里面的观点是他个人的理解。

然后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虽然书名是万历,但内容对明朝相当多的历史都有讲到,而且他本人是历史作家,这本书是专业著作,还是很具有权威性的。最难能可贵的书,人家的语言好懂啊,这一点不知道甩当代某些专家学者多少条街,好像语言表达的让人越看不懂自己,自己水平就越高一样。

以我的观察,这两部著作对明朝向大众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明朝那些事》,这本书的内容当初发表在博客和新浪微博的时候点击量就破亿,后来发书更是卖了超过500万册,这还不算我买的那种盗版书。我们学校图书馆摆历史读物的那几面书架上,《明朝那些事》几乎被翻烂了。

而在头条上写明史的作者也非常多,小编我就是这个原因才从明史反水到的宋史。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对明史的了解无非就是这两本书,然后就在网络上到处和作者互撕,等你一本正经和他说史料,他给你扯电视剧,哈哈。

明朝的热度这么高,除了这两部书的原因,当然也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说明朝的槽点特别多,前期的朱元璋,朱棣,徐达,常遇春,蓝玉,明朝也是个牛人扎堆出现的时期,后期的孙承宗,袁崇焕,李自成什么的,还有各种宦官,奇葩皇帝,可以围观的瓜特别多,所以吸引人,热度高。

还有许多其他原因,这里就不说了,你来补充吧!

【我是历史中简堂观点君,用心原创,专注宋史,欢迎关注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4718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