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一线城市的传统小吃越来越少了?
我这前做过几年小吃,现在也不做了。我之前是做米线在二线城市,还不是一线城市,但我想大体原因应该错不了太多。给你分享一下我不做的原因:
之前开店的时候,都是早上七点左右开始买菜、然后去店里收拾。一直要赶到晚上九点半下班。累啊!我现在30多岁,阴天下雨就浑身疼。
小吃店房子也是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城市找一间30-50平方米的门头房,房租每年在七万-十几万之间。每年多少还会再涨点,看房主的心情而定。
现在一个小吃店投下来也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些都成为了小吃店的门框,也让很多小吃望而却步……
一是大品牌的垄断整合,小品牌没有实力竞争。而大品牌做的东西就不会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口味。
二是大城市各地的人都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即使有地方特色美食,也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了。
三是,虽有部分地方特色美食,但由于人群小众、大城市费用大、各项规章管制和各种关系打点等原因,要发展起来会很困难。
这个问题有点道理,其实现下传统小吃在一线城市的数量确实少了,多数是因为个体户和游商少了,直接造成传统小吃越来越少。全国的一线城市掰着一只手,数来又数去,都能剩一个。而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只不过是当地的自我安慰。
比如说魔都餐饮吧,远东第一大城市,在海派浓油赤酱风格之下,全国的传统小吃几乎都能找得到。当下的城市建设,不仅仅是魔都,整个长三角城市都在进行市容整顿,是基于城市发展需要的管控。
在魔都的街头,你会很容易看到最近两年,沿街的店面都被水泥封堵,居民楼靠近街道,破墙后做成的门店,都被封堵起来,学校楼宇靠街道的一律封闭。餐饮店、小吃店等等小商业生态几乎不再存在,除非是房屋等证照齐全,在商业范围内符合规定的才能营业。
结果就是,你很难看到传统小吃了。且不说,鲜肉月饼,青团这种上海本帮传统小吃,我们就说说大饼油条吧。可能没来过魔都的不知道。大饼油条虽然不是上海本土的早点,基本都是外地人在做,但是大饼油条早就活生生的成为魔都最大众化的小吃了,且根深蒂固。
现在你在市区范围内,很难找到一家大饼油条豆浆铺,有,都是早租的。什么是早租?就是做早点的外地人,找到一家小饭店,由于早上小饭店不营业,就租用人家早上6-10点这段时间卖早点,当然卖早点的要出一部分房租!
但是就是这样借租的形式和方法,一般在市区都很少有机会了,你借用那段时间、那个价钱档位做早点生意,对小饭店来说也不差钱,很多小饭店也不愿意出租那个档位和时间,但对于早点生意就不同了,毕竟挣得钱少!租费也不可小觑!
所以在一线城市的郊区,你还会见到很多传统的早点和小吃,而市区内,外来做生意的从业者已经改行、回老家、或者到到二线城市重操旧业。目前剩下的,前景也不是很明朗!发展好的,其手上做传统小吃的生意已经转入“庙堂”,当然这里的庙堂指的是租了商业用门面或进入大卖场!
而传统的露天摊位,无证,但有监管!这无异于游商,当下的一线城市,尤其是市区,这样的经营方式一般都被取缔了,他们曾经了创造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带来无数的传统小吃,小商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的生态彻底被打破了。庙堂之上的传统美食还好吃吗?比如,西安的回民街,魔都的城隍庙,那些传统小吃,说真的,令人唏嘘啊。
我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工作,在北京待了四年,作为一个吃货,可以说工作之余是吃遍了北京城的各种小吃。因此,本文我就以北京这个城市为例来阐述。
我发现一个现象:北京当地非常火爆的网红美食大都不是本地的特色美食,反倒是一些川菜、湘菜、粤菜、云南菜等。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1、口味已经不受现在年轻人的喜爱
我曾和一个地道的北京人探讨过,像老北京本地的这些特色小吃:麻豆腐、豆汁儿、炒肝儿等,其实都是过去那些年北京人家里比较穷,物质也比较匮乏,像卤煮、炒肝儿都是普通老北京人的家常菜肴。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极大丰富了,很多年轻人(包括老北京孩子和一些在北京上学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就不爱吃这些有年头的特色小吃。尤其是豆汁儿的酸臭味,让很多年轻人觉得是黑暗料理。只有一些老北京人还对这些小吃念念不忘。
2、全国各地饮食文化汇聚于此
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外地人聚集地,外地人一多,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便都汇聚于此。而川菜、湘菜、云南菜以其麻辣鲜香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胃口~很多经过改良过的川菜馆、湘菜馆、云南菜馆便取代了北京的小吃,成了大学生、年轻白领的心头爱。
3、网红美食的火爆
由于现在的消费主力军是年轻的90、95后,年轻人受到微博、抖音上网红的影响,对网红美食情有独钟。吃饭讲究小资的环境和食物的颜值。而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渐渐摒弃了对传统美食的继承,开始炮制各种所谓的网红美食、创意菜。而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网红美食也在快速的迭代,前两年网红美食脏脏包,简直大火,连明星都爱,但没过几个月就“凉了”~网红美食都淘汰的如此之快,因此老北京的传统小吃由于一直没有改良而现代人所被冷落。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的观点,若您持有不同的观点请勿喷,欢迎与我探讨~
北京唐人美食学校,这个学校怎么样啊?
唐人还不错啊,我就住在附近,地方也大,学员也不少,小区附近的邻居大妈们都知道,里面老师也挺不错的,我那天跟我爷爷一块去买蛋糕,里面的接待老师很热情,还给倒了杯水,相信在其他的学校,你不是去咨询学习的话,老师应该不会管你吧。觉得凭这点就已经能证明学校的素质了。
北京餐饮八大金刚?
北京餐饮业中常被称为八大金刚的餐馆包括:全聚德烤鸭、大董烤鸭、北京宴、王府井炸酱面、海底捞火锅、张亮麻辣烫、桂花糕、老北京炸酱面。这些餐馆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口碑,是北京当地特色美食的代表,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和食客前来品尝。
为什么北京小吃这么难吃?
不是小吃难吃了,而是消费者的胃口高了
五六十年以前,人们肚子里没有油水,一年吃不上一两肉。闻到点油烟气,能把胃馋的翻出来。肉多吃不上,那就下水解解馋吧,作个下水都要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作出百般花样,所以人们记忆中的美味小吃那是相当深刻,过三十年都忘不了那个味。
现在条件好了,再回头寻找记忆中的味道,总觉得缺少点什么。缺少了什么呢?缺少了对于人与事的敬畏之心,缺少了记忆中那份对食物的渴求。现代人肚子里油水足了,味蕾的灵敏度下降了,除了高辣高咸已经***不起人们的食欲了,所以才有近几年川菜的兴起。
如果要想找回以前的美味小吃,不要怪师傅的手艺没有传承下来,不要怪原材料没有以前纯正了,更不要怪吃饭的环境不好了。
饿上半年,以饿不死为准,保证你半年以后你想要的美味都回来了。
北京外来人口很多很多,很多北京小吃都是别人带来的,迎合大多数人口味的东西也越来越多,难吃?很正常。再说有钱的北京人会喜欢吃那些小吃?而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他们自己的口味,某些东西是本地人喜欢吃的,它的存在不是为的迎合多数人,爱吃就吃不吃拉到!怎么?有意见?老鼠,蝙蝠,虫子不也有人喜欢吃?这些人的口味,是不是跟那啥…很像?希望你的嘴别那么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