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老北京人,有谁还能吃着爆肚和王致和臭豆腐,还喝豆汁?
像我们一直从事餐饮行业很多年了,尝得百味,可以说从不挑食了,但是见了色泽灰绿,醇厚,酸馊且微甜的老北京豆汁也要退避三舍,实在接受不了,极像泔水的味道,有时真的想不通,为什么好好的豆浆一定要给它发酵发馊呢?但是看了老北京人就着咸菜丝、炸的脆脆的焦圈或烧饼吃的那叫一个香,那么享受的样子,我们又感觉挺羡慕的。可以说豆汁简直是爱之者爱死,恨之者恨死的一种饮食。可能源于地方饮食文化不同的原因。毕竟老北京人从小喝到大了。我们没接受过,一旦接受了也是很好的,接受不了就是接受不了。
老北京豆汁儿。
但是像炒肝儿,卤煮,爆肚真的还是很有食欲的。吃的很习惯。平时也会自己做着吃。
炒肝儿卤煮
爆肚
另外王致和的臭豆腐也是能接受的。虽然他闻着臭,但是吃起来是真的香。感觉挺矛盾的,可以说臭到极点,香至骨髓啊。特别是搭配上馒头就着大葱简直完美。
王致和臭豆腐
分享美食尽在《美食燴》,《美食燴》让美食更简单。每天分享酒店特色菜,敬请关注点赞转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美食燴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是生活在北京的老北京人,也没有这么吃的呀。其实我明白,题主的意思是想说,北京人怎么那么奇怪呢?怎么那么重口味呢?我在这想跟大家声明一点。北京人没有这么重口味,吃东西没有这么狼虎。那都是没有到过北京的人臆想中的形象。
我也明白,有很多人,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对北京的小吃嗤之以鼻,尤其是看着卤煮和炒肝儿,还有麻酱面的时候,都会皱着眉头说,太腻了,你们怎么吃得下。呵呵,是很腻,我们也知道。所以,我们也不是天天吃呀。说到这里的时候,有很多朋友是不是有一个误解。就是我们北京人天天都吃这些动物内脏。
其实是不对的。我们也是偶尔去吃一下。我们年轻人就吃得更少了。至于说到豆汁儿,如果不是老城区的北京人,人家也不喝。豆汁儿的受众,一个是上岁数的老北京人,一个是城区的老住户。所以,这个品种的小吃将来就会随着老人的老去而消失。因为越是正宗的豆汁儿越是卖的便宜,利润也低。新一代的传承人也懒得去经营。所以,豆汁儿这个小吃,不是您诟病不诟病的问题。是将来您想品尝也不见得有的问题。
说到口味重的问题,很多人还说,北京人吃的包子都是猪肉大葱馅儿的。还必须要吃蒜。是的,您听到的是没错的。可是,您知道吗?那猪肉大葱的小包子是天津的风味,狗不理的吃法。我们北京人只不过是觉得这天津的包子很好,就寻常了一下而已。您怎么不说浙江的小笼包呢,在北京,一般也是猪肉大葱馅儿的呀。恰恰我们北京的家里包的包子都是素的。我们爱吃韭菜鸡蛋的,爱吃猪肉豆角的,还爱吃猪肉茴香的。
再说臭豆腐。我们北京王致和的臭豆腐和南方那种炸着吃的臭豆腐有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吃臭豆腐是怎么吃呢?一般是吃窝头的时候,对,是窝头。就是现在生活好了,也是偶尔要吃一次窝头。吃窝头的时候,抹着臭豆腐吃。还要就着我们北京特有的一种咸菜,黄豆炒雪里蕻。那味道,只有吃过的才知道。
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怎么做才好吃?你还知道面条的什么特色吃法?
我觉得焖面不错,下面分享下做法:
新鲜的面条一把,要买现压好的湿面条,面条太长的话用手拽成几段,干面条不太适合做焖面。
带皮五花肉一块,这个不用定量,喜欢吃肉的朋友多放点肉更香。把五花肉切成薄片放在盆中。
接下来准备一些小料,用来出味,大蒜几粒,切成蒜片,洋葱一半,切成洋葱片,生姜一小块 ,切成姜片。小葱几根,切成葱段,一起放在盆内。
大厨教你北方人爱吃的焖面,这一步掌握好,面条不粘也不硬
新鲜的长豆角一把,切去两端清洗干净以后,切成长段放在盆中,清水浸泡一下,泡去残留的农药。
大厨教你北方人爱吃的焖面,这一步掌握好,面条不粘也不硬
食材全部准备好以后,我们先来看一下,免得有遗漏。
第二步:把菜炒出来
现在我们开始烹饪,锅内烧油,油热以后,放入五花肉片煸炒,把五花肉炒至发亮,煸炒出五花肉片中的油,用勺子把多余的油舀出来,油太多会腻。
老北京的面是北京人的一种生活情趣,说是“老北京炸酱面”,其实并不仅限于炸酱面,还包括打卤面、麻酱面、咸汤面,也包括切面、抻面、板儿条、和扯面,种类繁多,可不是一个“老北京炸酱面”那么简单啊!
老北京人吃面,讲究面、浇头、菜码,并非只有酱才重要。我们这里只说炸酱面,它也需要关注很多东西。
老北京人吃面,讲究“有咬头儿”,啥意思呢?就是面相对较硬而且有弹性,吃起来筋道。因此,北京人做面时,讲究凉水和面,偏硬,揉面醒面时间都较长。和面时如果可以的话,放些“榆树皮”或者“菠菜汁儿”,有时也放些玉米面,这样吃起来别具风味。面条可粗可细,也有宽薄类型的,完全由人选择,但“筋道”是必须的,绝不能软踏踏的,那就不是北京人的吃法了。
炸酱面,用的是黄酱。北京炸酱面可以用稀黄酱,也可以用干黄酱自己稀释,讲究的是品牌,一般只认六必居或者天源的黄酱。肉片一定要五花肉,肥瘦间隔怎么也得有三四层,切成指头大小的肉丁。炸酱时,先要好好地耗掉一些肥油,然后用热水小火焖酱,得用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做好酱。出锅时,酱油亮亮的,看上去勾人馋虫。要注意的是,酱要热的时候吃才香。
菜码,北京人其实不太在意内容,如同饭馆里那样,但北京人关注菜码新鲜。老北京常见的菜码大都是时令的,比如春天的嫩黄瓜、韭菜、小葱、香椿芽、青蒜末、柳树芽儿等,夏天的黄瓜、芹菜、小***、苤蓝丝等,秋天的秋菠菜、水萝卜,冬天的豆芽菜等,都可做为菜码。
吃面时,拌上菜码,吃一瓣大蒜,这就是北京人的享受了!吃完面,再喝碗面汤,即省了钱,还保住了北京人的脸面:爷不穷,爷好的就是这一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