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两代的皇帝为何都在北京建都?
1、北京为明朝永乐大帝的根基发源地。燕京燕王的封地所在。拥有极其强厚的政治与军事力量;因此朱棣发动清君侧行动,将建文帝赶下台后。南京方面发生了诸多不满于朱棣的行为。如方孝孺。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因此将首都迁至北京,自己的封地。
2、北京为胡元的首都,各项设施,宫殿基本齐全,在胡元的心目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因此变迁于此,也是为了完全打消掉胡元重返中原的念头。(我大明的首都都到这里了,你想想我们该多重视)
3、北京地理位置,接壤蒙古。在永乐朝,依旧以打击蒙古参与势力为首要任务。因此迁都于此,可以天子守国门,更加全力以赴的震慑蒙古。
清朝以北京为首都,也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1、北京与满清的发源地东北紧密连接,只隔了个山海关。所以选择于此,可以进可攻,退可守。实在不行,退回东北。
2、北京遗留下了明朝两百多年中修建的各类宫殿和非常雄厚的城墙,所以可以不用大费周折,直接入住;
3、之所以要从盛京迁都北京,多尔衮主要为了告诉天下,满清是要统一中原,入住中原的。不是仅仅只是到此一游。也是为了打消反抗势力的团结。
仰阁说:专注华夏礼仪、汉服文化、在历史中承继未来!欢迎关注!
第一,北京这个地方是个好地方,北方群山环绕,南边是千里大平原,要地形有地形要纵深有纵深,水***也丰富,在金元时期就已经是首都了,特别是元大都时期的建设,使北京具备了做都城的基础条件。第二,朱棣为什么迁都北京,不是什么不习惯气候的问题,一个皇帝迁都这么大的事只会考虑利弊,不会以个人的喜好为标准,朱棣还不是昏君。之所以迁都一方面北京是他的大本营,他的江山是从北京打到南京造反上台的,南京都是反对派,北京才是老巢,另一方面朱棣时的明朝有现实的国防需要,最大的外部威胁来自北方草原,北京必须派重兵把守,派谁去呢?派武将去?怕他成安禄山,派姓朱的去?下一个朱棣!谁去都不放心,干脆皇帝自己去,而且朱棣对北伐十分热心,五伐漠北,亲自提大刀片砍人。第三,清定都北京就更简单了,清原来的首都是沈阳,而且一直做着退回关外的打算,不在北京难道去南京啊!
明朝建都曾在西安、南京选择,由于太子朱标在考察西安时染病,不久后死去,朱元璋避讳而选择了南京。
朱棣发起“靖难之战”篡夺皇位,侄儿皇帝失踪,宫殿被焚毁,方孝孺“十族”被灭。朱棣总感到朱元璋阴深深的眼睛在暗中盯住自己,浑身不自在。于是,他决意把首都迁往自己熟悉惬意的封地北京。江南元老大臣们反对无效,只得由着他。从此,北京成为明朝的固定首都。
满人把首都定在北京,完全是拿来主义。他们对紫禁城辉煌宫殿心仪已久。还以此仿建了沈阳皇宫。现在拥有了正统正宗金銮殿,还不改变***的习惯性向往膜拜。于是,满人只改了各大殿名称,把朝廷设在北京。
清朝定都北京还有战略考虑,若坐不稳侥幸得来的江山,他们可迅速逃回山海关外老巢去。
大家都知道,南宋之后,全国的经济重心就已经转移到南方这边来了,明清两朝,江南地区更是全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所谓“苏湖熟,天下足”,足以展现出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
明朝的都城一开始是在南京,明成祖朱棣上位后就迁到了北京,之后北京就作为明清两朝的首都,那么这其中有什么***吗?
定都北京,肯定不是为了经济,因为当时全国的经济没有哪一个地方比得上江南,而都城,作为全国的政治重心,安全便放在首位。
明清以北京为都城,便是看中它的安全。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得皇位后,南京城已被破坏的不成样子,便迁都北京,除了因为北京城丰富的历史底蕴,便是因为它的安全。
一方面,北京是长城防线的总领之地,它可以有效抵御来自北边蒙古族的骚扰;另一方面,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无疑是最具有战斗力的兵种,当时中原地区有不少人在这一块地区同东北做马匹交易,定都北京,也能抑制此类现象,从而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另外,据说,明成祖曾想定都西安,但派了几个儿子到那边去考察,结果没有一个安全回来,于是明成祖就认为那边不适合明朝的发展,就转向了北边的北京城。
清朝定都北京的原因就更加纯粹了,前朝留下的完美都城,再加上满清起源于东北,而北京正好处在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交界地带,定都北京,对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有着极大的好处。
如果说,江南是明清两朝的经济重心的话,那么北京城,便是其政治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