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
布衣皇帝的功成与名就!
当我们说起布衣皇帝时,你会想到什么呢?他们普遍出身卑微,但对生活又充满希望,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终走向权力的巅峰。其实在我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上,布衣皇帝有很多,与其说他们是布衣皇帝,不如说他们更像一个创业者,他们有的出身市井小巷,有的出身乡野田间。其中出身卑微的皇帝的代表有朱元璋、刘邦。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在我们今天安徽凤阳的一个小乡村的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以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是出身布衣,年轻时刘邦的家人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干活,没有收入,但是后来的刘邦却开创了汉朝盛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出身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就高低的唯一标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有人这时会问是不是出身低微的皇帝都会杀功臣呢?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历史上出现统治者建立***后斩杀功臣这是一个极少见的现象,也是统治者出于统治需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取的一种政治手段而已。
通过以上的讲述和分析,我们知道了在我国历史上出过许多出身很卑微的皇帝,但他们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自己事业,这些历史事实也使我们明白了,出生并不是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以上为本文的全部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围观讨论交流!
皇帝杀不杀功臣不在于出身高低,而在于皇帝自身的手腕和功臣对自己继承者的威胁度,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他必须命够长做这些事。
以汉高祖刘邦为例,他是平民出身,但是杀功臣并不多,后期想杀樊哙还被陈平和周勃阳奉阴违的给放了。刘邦死后,基本是吕后在保着汉惠帝刘盈一系,等吕后一死,惠帝一系被功臣集团杀了精光。你说刘邦是没有手腕杀功臣吗?或者他不知道他手下这些老臣一般人压不住吗,都不是。关键是刘邦都知道也没用,刘邦打下天下的时候已经一个老头了,加上常年打仗浑身是伤,来不及做这些事。所以刘邦建汉朝后,就是挑重点杀了几个异姓诸侯王。
再说朱元璋,朱元璋杀了不少功臣,但他不是一次性杀得,而是前后杀了两批,第一批是为了保儿子朱标,第二批是朱标死后,为保孙子朱允炆。朱元璋有手腕,要是活的时间不够长,那他想杀也杀不了了。再或者朱标朱允炆父子两很牛逼,那朱元璋也没病,***哪有那么好玩。但是朱元璋一活的长,二有手腕,三继承人太弱,所以才开了杀戒。
所以,出身低的人当了皇帝杀功臣的比较多,但不是所有的出身低的皇帝都会杀功臣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低微的皇帝首推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为什么起了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一种说法是元代有个规定:凡是老百姓因没钱不能上学或当不了官的都不允许起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来命名。照这个逻辑,朱元璋名叫“重八”,很可能是因为他父母生他时年龄相加刚好88岁。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元璋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上有虫子在爬,他父亲就给他起名叫“虫扒”,后又改为重八。总之,朱元璋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
后来,朱元璋生活的江淮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和蝗灾、接着 疫大范围流行,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朱元璋和二哥眼看着亲人一个个死去,却没钱买棺材安葬,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士地都没有。最终,好心的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了。 迫于生计,朱元璋只好来到皇觉寺当和尚。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忙得团团转,时不时还受到老和尚的斥责。朱元璋虽窝了一肚子火,却不敢发泄。然而,随着饥荒的严重,寺里的粮食也不够吃了,皇觉寺主持只好让僧人外出乞讨,于是朱元璋又成了乞丐。可令朱元璋想不到的是当叫化子居然也分等级,寺里地位高的人可以到周边富裕人家乞求施舍,而朱元璋地位很低,不得不跑到很远的地方,经常因求不到食物而挨饿。
此时,由于元朝的高压政策和政治的黑暗,引发了红巾军大起义。朱元璋闻听这个消息,心想天天乞讨终不是个办法,或许有一天会被饿死或是被元朝官军抓走。恰巧,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信,信中邀请朱元璋参加郭子兴的起义军。于是,朱元璋放下钵盂,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他25岁朱元璋当兵英勇善战,深得郭子兴赏识,甚至把自己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他,马氏就是后来的马皇后。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了这支起义军的统帅。他东征西讨,统一江南。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都应天府,就是今天的南京。同年,明朝大军攻克了元朝都城,元顺帝北逃,元朝灭亡从一个乞丐最终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恐怕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