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小吃为什么都是动物内脏?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悠久的历史,不仅造就了北京如今的地位,还诞生了一系列地道的北京小吃。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北京小吃中的“四大天王”

1.炒肝儿
炒肝是北京一道著名的传统小吃,主要由猪大肠和猪肝等制成,加淀粉勾芡,肥肠一般还要比肝多一些。虽然名字中带个“炒”字,但是却和“炒”没有一点关系,应该说是用淀粉“熬”出来的。

2.豆汁
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行发酵产生的,但是有股醉人的酸,一般人真的喝不惯。

3.卤煮火烧
卤煮火烧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传统小吃,主料是猪肠和猪肺,当然还有其他动物内脏和下水。不过有的人吃不惯,觉得动物内脏恶心。
北京小吃为什么都是动物内脏,因为这些小吃在以前都是穷人才吃的东西,北京以前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谋生的城市,富人多,穷人也不少。穷人吃不起大鱼大肉,就只能买猪下水、牛羊下水,做一些便宜的荤菜吃,打打牙祭。
北京的小吃中,像卤煮、炒肝、爆肚等,都是用动物内脏做的。
卤煮,顾名思义,就是用卤水煮,煮的是猪大肠、猪肺、血豆腐、炸豆腐,一直煮着,要吃的时候,捞起来,切成大小适中的小块,然后加上韭菜花、辣椒油,再来一瓶小二,人间美味。
炒肝,炒的不只是猪肝而是猪小肠,两种材料加上香料熬汤,放上大量的淀粉,让汤汁浓稠的像果冻一样,看着不好看,吃起来我觉得比卤煮还要香,早上去护国寺或是庆丰包子吃一碗,配上肉包子,绝配。
爆肚,就是羊肚切丝,放开水里焯烫后,拌上小料直接吃。说起来简单,要想口感好,除了和选取的羊肚部位有关系,也和焯烫的火候有关系。推荐爆肚冯。
这个没有什么为什么的,就是普通老百姓小吃。其实,全国各地,留存下来的小吃,多半都是穷苦百姓的吃食。毕竟,受众广泛的餐食才有市场啊!买卖家儿没有那么多家国天下,就是什么赚钱我卖什么。买的人多+我又会做,这就成了!
老北京的东西真的有那么难吃吗?
当然不是!
老北京的小吃,跟全国各地的小吃一样,能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的价廉物美,味道颇佳。
味道,永远是食品的第一要素,不好吃的东西,再好看再网红,也只是一时的,不是一世的。
但为什么现在很多老北京小吃不好吃呢?
就是因为很多正宗的老北京小吃,已经消失了,正宗好吃的味道,现在已经吃不到了。能吃到的,都是仿冒的,当然难吃了。
比方说驴打滚,峨嵋酒家车公庄总店的驴打滚,就是最好吃的。细腻软糯,满口留香,是其他很多驴打滚,根本无法比的。
豆汁儿一般人喝不惯,但是喝得惯的,极爱这口儿。这个就跟四川的鱼腥草,也就是折耳根一样,喜欢的,极喜欢,餐餐必点。不喜欢的,一口都吃不了,看着都反胃。
护国寺以前的豆汁儿,就很好喝,香醇浓厚,但现在味道已经淡了很多,非常非常淡了。
这真是一人一个口味,没法说好吃难吃。自从我知道人体内有个11号染色体,那上面的嗅觉受体基因簇因人而异,有些人确实因为基因变异享受不了某些味道,我也挺同情他们的。
我还挺自豪的。就像TVB老电视剧《金玉满堂》里一样,虽然我不是“皇帝舌头”,但有幸比更多人尝得各样美味,这已经很让人知足了。
据我所知,很多人没法接受老北京的豆汁、茯苓饼等等,其实不光这些,但我估计很多人吃了一次鳖,也就没勇气再尝试麻豆腐、绿豆丸子、姜汁排叉等等。
反正在我眼里,这些东西都是美味。
我是那种能特意跑到清真寺去吃羊霜肠的人,而且我对各种味道都挺喜欢。比如我在南方的时候,有人说不喜欢吃苏州的卤汁豆干,但我觉得好吃,顺便,麻饼也不错;福建的老鼠干,因为我现在不能吃辣的了,不然一顿啃两三只是无相干;宁波的臭冬瓜,安徽的臭鳜鱼、鹅肠子,南京的活珠子,云南的炸蜘蛛,广东的老猫公……至今,除了童子尿煮鸡蛋,我还没发现有什么是我真正讨厌的。
《中庸》上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典论》上说:“一世长者知居处,三世长者知服食。”
人间百味,妙趣无穷。我觉得,大部分人未必真正把老北京百种小吃吃个遍,可能是尝了一两样,便在心里给各色小吃都划了叉,断断然作了结论;还有些人,纯粹是人云亦云,你问他便宜坊的烤鸭子配不配槐茂的甜面酱他都俩眼一抹黑,这样的结论又如何让人信服呢。
上周去北京对老同学说了一句很过分的话:就看不上你们这种在北京生活了二十年还只会撸串的人。
北京的小吃确实见仁见智,爱的爱死,恨的恨死,炒肝卤煮爆肚豆汁焦圈确实不是啥人都能享受的,而且其他看似正常些的小吃大多油腻,南方人接受不了。
但北京好吃的也不少啊,我带着同事一小姑娘,武汉人,不吃面食,不吃羊肉,也能吃的不错。烤鸭吃了四季民福和便宜坊,大董来不及了,除了烤鸭之外姑娘很喜欢豌豆黄芸豆卷还有便宜坊的老厨师炒***,香椿苗拌核桃仁也不错。鲁菜八大楼吃了庆云楼,很爱乌鱼蛋汤和抓炒对虾,滑溜里脊也不错。临走带了牛街的老白记年糕和金糕张的山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