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口要不要转到复旦大学?
我们国家的户籍规定的,如上大学,因为要住集体宿舍,户口是要随身转入当地的大学的,等学期毕业后就业在什么地方的,即将户口迁移到就业的地方,所以如上复旦大学的,户口要转列复旦大学的。
考上了复旦大学的学生,其户口可以转入复旦大学的集体户。
户口在学校的学生,***若就业单位有人事权,那么可以把户口迁移到单位集体户口,凭借《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单位接收证明办理入户手续;***若单位没有人事权,那么可以把户口迁移到工作城市的人才市场,就像在广州工作把户口迁移到南方人才档案户口挂靠中心;或者学生可以要求将户口迁移回原籍,凭毕业证和《户口迁移证》办理恢复户口手续;或者申请暂缓就业,可以将户口档案继续保留在学校两年。
户口不在学校的学生,***若单位有人事权,那么可以将户口由原籍直接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
决定是否将户口转到复旦大学需要根据你的个人情况和需求来考虑。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你做出决定的因素:
1. 如果你***在复旦大学长期学习,将户口转到学校可能是一种方便的选择。这将使你无需频繁更新你的身份证、护照和其他重要证件。此外,如果你在学校期间需要办理一些证明或手续,转到学校户口所在地可能更加便利。
2. 如果你***在复旦大学毕业后回到原籍地工作,将户口转到学校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毕业后你需要再次将户口迁回到原籍地,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手续。
3. 如果你有家庭和亲人需要照顾,将户口转到学校可能不利于你的家庭生活。因为你需要考虑到家庭成员的照顾和探亲等问题。
综上所述,你需要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和需求来考虑是否将户口转到复旦大学。如果你有任何疑虑或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咨询学校或当地户籍管理部门。
外地学生需要迁户口。新生迁到学校的户口属于集体户口。
毕业离校时尚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本人要求户口人事档案保留在学校,并办理相应的毕业生户档关系留校申请手续的,按政策规定可由学校免费保存,一般是两年。
上海市本地人报考复旦大学是不是比外地人有优势?
上海市本地人报考复旦大学是不是比外地人有优势?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让数据说话。
以2018年为例,我们先来看看复旦大学在全国各省的招生***:
2018年复旦大学在全国共招生2215人,其中校本部招生1689人。校本部招生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江苏、四川、河南、广东四省,这四省的招生人数都在100人以上;其次是安徽、福建、山东、江西。而在上海市的录取人数为55人,仅此于湖北省,位于第13位。
复旦大学医学院在全国共招收526人,其中招生人数较多的省市为:上海55人,江苏41人,河南40人,安徽、福建各36人。
两项合计,招生人数位居前八位的是江苏、四川、河南、安徽、福建、山东、广东、上海。相比于其他省份,上海市2018年考生人数只有5万人,相对来说,复旦大学在上海招生的人数确实不少,特别是复旦大学医学院,招生人数位居全国第一。
再来看看复旦大学2018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复旦大学在全国录取分数线理工类最高的是河北省703分,全省位次85名;湖南689分,全省位次117名;安徽686分,全省位次140名;湖北686分,全省位次150名;山东685分,全省位次202名;江西683分,全省位次96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他省份考生想上复旦大学大概分数在660分到690分之间,全省位次200名之前妥妥地可以被复旦大学录取。我们再来看看上海市,上海市的录取分数线588分,全市位次718名。
由此可见,上海市考生考复旦大学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每年高考放榜,在安徽的重点高中,录取中科大的考生相比清华.北大.复旦等知名高校多的多。要知道,中国科技大学校址在安徽合肥。从公开的信息中,中科大招生数量在各大名校中排在首位。毫无疑问,名校招生有地域牲政策倾斜。
安徽芜湖,籍贯上海的高中毕业考生,百分之百放弃在学习的城市参加高考,毅然决然去上海。特别是重点高中的学生,基本上都能考出好成绩,上同济.华东理工二流大学不成问题。如果在安徽芜湖参考,那只能是‘’上海大学‘’的命了。
上海考生考上海大学肯定有优势,同样的学分,外省市进上海读大学很难的。上海只有二千多万人口,从上海公布的录取名额中,不难看出,上海户籍的考生占比较大。
在上海人眼里,‘’上海大学‘’是不入流的,建校历史短,没有拿出手的专业,学习成绩较差的上海考生,一般都会选择读‘’上海大学‘’,重要点是离家近,毕业后好就业。但‘’上海大学‘’在外地考生眼里是香饽饽,因为‘’上海‘’的含金量太高了,在上海读大学,等于一只脚跨进了上海的门槛,‘’上海大学‘’的研究生,落户上海是板上钉钉。
上海的教育***优势明显,上海人也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兴趣教育风起云涌,这也为上海高校源源不断输送杰出人才。上海能成为国际大都市,也是上海人的教育理念分不开的,当然,也需要政策的扶持,这一块,上海做的非常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