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垃圾桶下楼有红头文件吗?
有的。“撤桶下楼会给居民投放垃圾造成一定的不便,但对垃圾分类工作十分必要,希望居民和物业管理责任人相互理解体谅,形成共识,把下楼后的桶站设置好。”
居住小区投放点的设置,根据《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指引》,分类驿站需按照每300-500户居民设置1处,可设置四品类生活垃圾收集容器,全天候向居民开放,提供面对面指导服务。固定桶站,按照每150-200户居民设置1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70米,可根据各品类垃圾产生量,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容器数量。为保障垃圾分类质量,在分类初期桶站需要有人值守,因此部分小区对厨余垃圾容器进行了优化。
马鞍山13名学生集体发热未及时上报,疫情真的离我们远去了吗?
疫情没有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也不需要那么神经兮兮。按照流程不管是不是病毒感染,都应该需要及时上报。但是现在某些地方,生怕消息扩散之后导致情绪恐慌,而更愿意选择去隐瞒。这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风险,如果万一是呢?你该怎么办?在此期间所导致了扩散和聚集,不就影响过大吗?这种因小失大所导致的损失教训,难道还少了去吗?
学生开始复学了,因为年轻人的体温比较高,有时候出现一些发热是正常现象,并不一定是由***引发的。而且我们知道在公众场合还有一种心理暗示,那就是“群体性的心理暗示”。也就是说在一个班一个寝室中可能有一人发热,可能其他同学都受到新的暗示影响,诱使自己感觉会有发热的症状,接下来最后也出现了发热现象。但是如果离开群体休养一下,可能就恢复正常了。这种现象还是很普遍的。
这就跟过去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一样。有几个***犯被蒙上眼睛,告诉他今天就要行刑,然后模拟了一系列行刑的实际过程。最后有人告诉他,现在你要死了。真的有心理抵抗能力很弱的***犯,就是心脏病迸发死掉了。这就是群体的影响力,也就是我们民间所讲的,自己吓死自己。
马鞍山此次13个学生集体发热,其实最后证明是虚惊一场,而且也不是真的疫情感染。但是为什么还要处罚呢?原因就在于瞒报行为。上瞒下骗,导致所有的信息都失真,导致所有的措施都起不到效果。其实处罚更是针对这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不可原谅,为什么中国的史治一直不能得到有效整理?其实就是因为相互上瞒下骗,导致上面的一片好心最后变成了乌有。
疫情不会离我们远去,它会伴随我们身旁,而且在冬季还有可能卷土重来。所以让我们每人常保持着警惕之心,不要马虎大意。最少是需要按照我们制定的防疫措施如实地执行。这是一条铁的纪律。
疫情一直在我们身边,不要恐慌,但也不能大意。
随着家长复工复产和孩子开学,大家觉得好像生活回到了正轨,但疫情一直没有结束,随时有重新来过的可能。
***回顾
5月25日,安徽马鞍山市***疫情指挥部发通报称,马鞍山学院学生裴某某自湖北返校后,被认定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校方未对该学生落实排查登记、核酸检测等工作。
通报还称,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5月17日开学以来,至5月20日晚先后有13名学生出现发热症状,尤其是5月20日某班级同一寝室出现集体发热,晨午晚检等制度落实不到位。
马鞍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出,这两起***暴露出相关单位思想麻痹松懈,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关口前移不到位等问题。
疫情并未远去,不可放松警惕
相比较安徽马鞍山,我一直觉得江苏做的很好,每个学校对学生落实排查登记,晨午晚检一刻也不放送,做为家长,每天都要定好几个闹钟给孩子测量温度并拍照给老师。孩子有迟到早退不舒服,学校也都和家长医院沟通的很及时,认真做好每次检查。虽然给生活增加了工作量,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和老师都相互理解,一点也不会马虎。
相比较学校,单位反而放松了,随着天气转热,大家口罩是越戴越低,甚至直接摘下,马路上也随处可见不戴口罩的人。东北已经又开始封城,多地境外输入一直未归零,面对疫情,大家还是不要放送警惕,宁可热一点,也要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负责。
写在后面
疫情如今在中国得到控制,工厂复工复查,学生也回归了校园生活。虽然目前看上去是一个好的现象,,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够放松警惕。目前,全球的疫情拐点尚未出现,中国依然存在境外输入的压力,所以风险依然存在。钟南山院士也再次提醒:中国尚未建立起***免疫,务必注意第2波疫情。
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大家还是不能松懈。
读书、识人、做事。我是@开始种一棵树 ,如果你喜欢我的答案,欢迎点赞和关注。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