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近哪里有好吃的东西?
北外附近有家叫“静和居酒屋”日料不错,冬天推荐牛肉豆腐锅、寿司必须点、奶酪炸猪排、大秀天妇罗、地狱拉面等,不过我还是喜欢吃海鲜锅!
还有一家日料店也很不错,名字也很个性,叫:留学生餐厅,在北外西校区食堂右侧,价格很便宜,适合学生党。
另外在北外院里有家安静而有调调的餐厅—HOPS 主要是西餐,雪球汉堡、意面、沙拉,当然也有年糕火锅。
爱吃串串香的可以去马路边边串串香,冒脑花、冒龙利鱼、冒花甲……各种串串,直叫人流口水哇!
拍美食用什么手机比较清楚,求推荐?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个人建议,华为p10通过麒麟***0这一全球首款那一次独立NPU神经网络元的人工智能芯片为智能场景识别提供硬件基础,即便用户不会用专业模式拍摄,也可以利用AI的加持来帮助用户拍出满意的大片。华为p10这部手机相当的不错,价格呢在3500左右。华为p系列的手机拍照的效果都很好。特别是拍美食,真的是美极了。
想要拍得清楚,当然是手机像素越高越好。国内有很多手机的像素标的都是很虚***。实际像素根本达不到厂家所宣传的那样。
1.屏幕:屏幕尺寸6.47英寸,分辨率:FHD+ 2340*1080, pixels,屏幕色彩1670万色,DCI-P3广色域,***用新一代珍珠屏,拥有超小刘海和超窄边框,屏幕几乎延展到整个手机正面,在浏览视频、玩转游戏大作时更能沉浸其中。
2.拍照:后置徕卡四摄: 4000万像素超感光摄像头(广角,f/1.6光圈,OIS)+20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f/2.2光圈)+800万像素超级变焦摄像头(f/3.4光圈,OIS)+华为Time-of-Flight(ToF)摄像头,支持自动对焦(相位对焦/反差对焦),支持AIS防抖。 前置单摄:3200万像素,f/2.0光圈,支持固定焦距。搭载超感光徕卡四摄系统,第一次在手机上配置超感光传感器和潜望式镜头组合,从底层突破感光与距离的限制。
3.电池:电池容量:4200mAh(典型值),标配充电器支持10V/4A或9V/2A或5V/2A输出,理论充电时间:约1.1小时,可以实现30分钟充电约70%。更支持15W华为无线快充。
4.性能:***用HUAWEI Kirin 980 (麒麟980)八核处理器,可以轻松驾驭重载大型游戏,带来满帧畅爽的卓越游戏体验和续航体验。
大家好,我是懂机帝玩手机,专注性价比手机推荐,最近自媒体是越来越火了,主要得益于几个方面,一个就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还有一个就是智能设备的大面积普及,如果你想做美食的自媒体,经常拍美食的话,那么哪些手机会比较适合呢?
我们先分析一下,拍摄美食照片的话,我们要把美食拍摄的清晰,鲜活生动,有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除了要有非常高的手机摄像头之外还要对色彩的还原度要求比较高,同时也要支持微距拍摄,用微距可以展示不同的美食特色。其实满足这些拍摄要求的手机还是比较多的。下面推荐几款供大家参考。
首先推荐华为mate30Pro,这款手机是华为去年的旗舰手机,虽然mate系列是以商务手机定位的,但是华为手机的拍照能力一直是业界公认的出色。 双4000万后置四摄像头,无论是拍照还是拍***都属于顶级水准。
其次推荐小米10Pro,这款手机是小米今年刚刚发布的一款旗舰手机,***用了目前最大像素的一亿像素摄像头,而且还加入了AI pixel***,让照片更加生动。目前拍照效果在DxO评分中是124分的世界第一高分。
然后是findX2Pro,oppo今年发布的旗舰手机,***用了双4800万像素后置三摄像头,而且在DxO评分中一样达到了124分的世界一第一高分。所以无论是拍远景还是拍微距都能轻松应对。
以上三款手机都是非常不错的拍照手机,随便用一款都能拍出非常不错的照片。
哔哩哔哩(bilibili)上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纪录片?
我推荐一个,没有BBC《地球脉动》那样的震撼效果,也没有CCTV《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文化底蕴深厚。甚至在B站的播放量还没有过万,但我可以说这绝对是中国版的《美国工厂》——《流水线上的战争》
内容
记录片以纪实的手法,描述中山市的一个小家电制造老板,为了提高公司产品竞争力,在全公司推行更精细化的“流程卡”管理制度。这是以整个制造业行业由***粗放型往技术精细化转型的时代背影下的纪实。这里有老板的执行力与情怀,有管理者的努力与无奈,更有底层员工的叛逆与疑惑。各种矛盾冲突交织,但这里没有道德的对错,只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众生相。
全篇看下来,这不只是私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阵痛写照,也有低层劳动力的彷徨与觉醒。社会总是要发展,企业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本,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方式,引入新的管理制度。员工也得自愿或者不自愿地适应企业的发展,不管是在公司管理理念,还是技术升级上,都要得努力提升适应。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珠三角,长三角等无数制造业人的努力,第一代下海工人,他们靠着自己的坚韧与努力,一美元一美元的赚外汇,当然也分享整个经济发展的红利。此片同时也肯定了民营经济为我们经济建议的成长与贡献。
自我反思
从另一个角度,其实不止是不是在沿海制造业经济,我们所处的都市经济都一直在经历着快速迭代,不论是技术革新,还是思维升级,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如果你不提高自身能力来适应这种发展,你的被淘汰,与工厂的底层员工被淘汰是一样的。这都是此记录片震撼的地方,看完之后总能让人反思,于无声处听惊雷。
最轻松的观看纪录片的方式,大概就是通过弹幕网站来欣赏纪录片了。
偏向文学性的纪录片,很难找到***点。而通过弹幕网站的插科打诨,往往能够发现一些平常留意不到的细节。
下面我为大家推荐几部***价值已经欣赏价值都比较高的纪录片作品吧……
迪奥和我
服装产业是鲜亮的,是造星的,又或者说是造梦的。一个服装设计师的艰辛,可能不身处其中,很难体会。
Raf Simon自信美丽,干净利落,对自己的设计理念深信不移,对待同事和睦友善,在原则问题锋芒毕露。
通过《Dior and I》揭穿了一层对服装设计者们的梦幻迷雾,更真实的面对他们。了解他们。女生绝对值得一看的佳作!
在最后的大秀中不禁与Raf Simon一起落下了泪水。
一根绳子有多长
一根绳子到底有多长?真是有趣又古怪的问题啊...正是BBC这部纪录片要探讨的对象。
聚焦中国人的那些事!
《中国喜事》,海南卫视出品人物生活影像志。以“良缘、新生、传家、成长、收获、团聚"六大主题作为视角,通过不同视角下的人物故事,彼此独立但又紧密相连的生活日常,展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冷暖与离合悲欢,用纪录片的艺术张力,将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观众凝聚在同一个故
事时空下。
《中国宴》“五千年,饮宴文化一览无余;十万里,世故人情尽在其中”,中华宴席文化源远流长,宴席的分类就有千百余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的活动仪式和规定日子里举行聚餐,以庆祝自然的更新和人的更新。作为首部以宴席文化为主题的纪录片,聚焦全国各色宴席,记录中国人情故事,挖掘宴席背后的礼仪、社交、风俗、情感等多维度的文化传承。一宴一聚,余味一生!
《如果国宝会说话》共100集,分为四季播出,第一季将于2018年1月1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为拍摄该纪录片,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50余处考古遗址。纪录片没有渲染猎奇和神秘的曲折表述,也避免了高冷的学术性叙事。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谢邀。我要推一个老牌节目:Discovery频道的《How it's Made》,即《造物小百科》或《制造的原理》。
每一集都会介绍四个物品的制造流程,短小精悍,信息密度超高。望远镜、铅笔、洗衣机、人工草坪、沙丁鱼罐头……只要是现实生活中能见到的现代工业产品,它都拍给你看。
没有花里胡哨的文艺范,只有最直最硬的技术细节,在自然纯熟的镜头技巧下一一展现。作为一个工科生,虎皮看这节目有种特别的亲切感。
不过如果对现代工业流程不太感兴趣,可能就看不下去了。《造物小百科》把产品的人文元素也当成技术特征来观察,和《深夜食堂》《孤独的美食家》这类治愈节目处于天平的两端。
作为我为数不多完整看完的一部纪录片,《人生一串》算是我觉得最好的之一了。
我不是一个美食主义者,但是这部纪录片给了我一种烟火气,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没有高大上的豪华场所,有的只是街头巷尾的普通人生。你看到的不仅仅是美食,更是一种生活,一种平淡又充满滋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