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北京人爱上西域美食,北京人爱吃的美食

  1. 为什么中华美食频频俘获外国人的心呢?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2. 西游记原著小说里,为什么西域诸国也吃淮扬菜?

什么中华美食频频俘获外国人的心呢?你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

本人在加拿大生活过的经历,很简单,国外群众没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概念,食物要求比较直接简单。对比一下,国外的快餐汉堡可乐,国内的快餐肉夹馍配羊肉汤;正餐国外牛排咖啡牛奶,国内各大菜系。国内群众的精致让老外很羡慕。

中华美食在改革开放四十年自己人走出去,外国人迎进来,民以食为天,是人都一样,“吃”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自然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中国人把吃上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还有没有一个国家能于中国比。

我总结应有以下几个原因:

北京人爱上西域美食,北京人爱吃的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美食更是博大精深,加之汉唐以来对外开放、包容的态度,使得各地美食能够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其二:中国地大物博,各项农产品出产极为丰富,加之唐代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各种食材,以及明朝中后期,大航海时代带来的美洲食材等等,使得中华美食的发展更加趋于多样化。

其三:我们的祖先更早使用炭火烹饪,对于美食的探索更加孜孜不倦。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更愿意对美食及烹饪的方法进行更多的尝试,对外部美食进行学习和改良,汉民族更为甚之。

北京人爱上西域美食,北京人爱吃的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四:中国有56个民族,各省市之间美食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而国外大多数国家,饮食习惯基本各成体系,至多能与我国某一两省相其媲美。

其五:中华美食已经上升到了文明的高度,中国人的饮食讲究“色、香、味、意、形”,吃饭更多的时候不仅仅只解决温饱,而是人与人交流的延伸。

综合以上几个原因,以及我国近年来越来越深入的对外开放,使得外国人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美食。即便口味再挑剔的外国人,也能从浩若烟海的中华美食中找到自己味蕾的至爱!

北京人爱上西域美食,北京人爱吃的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这个就是一种社会现象,现在交通发达,网络时代,只要有钱,想去哪都是可能的,接触不同的东西也是必然,咱们中国的美食也遍布世界的每个国家,中国美食也多样化!色香味俱全自然受欢迎!

饮食也是一种文化。饮食的传播亦是文化的传播。中西方饮食相互交融,但非相互替代。而是碰撞后产生新的饮食。比如在中国改良的"肯德基"。在印度被改良的的中国"饺子"。在美国被改良的"沙县小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国文化与饮食不可能会被外来饮食与文化替代,而是会兼容并蓄,因地制宜,产生更适合当下的饮食与文化!

西游记原著***里,为什么西域诸国也吃淮扬菜?

既然你们现代人都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我西游记师徒四人带点家乡的淮扬菜边走边吃又怎么了?有毛病吗?哈哈哈!

讲真,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有必要给大家科普下这个bug是哪个小机灵鬼发现的,那就是杭州五年级小学生马思齐。她发现了《西游记》里的一个“大漏洞”,故事里宴会上的西域菜名和东土***是一样的: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每顿饭都有。

比如在第54回西梁女儿国国王婚宴菜单是这个: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黄花菜、紫菜……比如在第67回驼罗庄斋饭:面筋、豆腐、芋苗、萝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饭、醋烧葵汤……啧啧,好歹取经四人组经过都是西域国家,没咖喱土豆也得来个手抓斋饭吧,咋就那么淮扬系列呢?

说到底,这里真的是认真你就输了,这就涉及到我们中国的古代***和戏曲共同特点,就是不会严格地考证史实细节,只是按照他熟悉的写。就像戏曲里的任何朝代,都是一身衣服。《西游记》发生在唐代的故事,照样出现了“锦衣卫”这明代的官职也是同个道理。

但我还想补充一句点是,有可能是作者吴承恩不是个美食系作家,没办法记录那么多地道的美食才是真正的答案。比如再看看《红楼梦》里面的就不同了,每次宴会上百道菜不重样的报菜名,还有宝玉宝钗黛玉喝的茶吃的汤都搭配出了配方和制作方法,这才是真真的美食系实际记录作家,你说不对吗?


本文作者:真相只有2222个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3242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