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北京西站附近住宿便宜的旅馆!合适穷人住的那种?
1. 有便宜的旅馆可选择。
2. 因为北京西站是一个交通枢纽,附近有很多旅馆供选择,其中一些旅馆价格相对较低,适合穷人选择住宿。
这些旅馆可能设施简单,但是价格相对便宜,可以满足基本住宿需求。
3. 此外,穷人可以考虑选择青年旅馆或者招待所等经济型住宿,这些住宿价格相对较低,虽然设施简单,但是可以提供基本的住宿条件。
另外,可以通过在网上搜索或者咨询当地居民等方式获取更多住宿信息,以便找到更适合穷人住的便宜旅馆。
距离北京西站约2公里;
酒店开业时间 2012年
为什么有些二环里的北京本地人没有房?
2000年以前,二环内的本地北京人曾经是一代或是一时期的天之骄子。那时人们不追求大房,一家几口能有一处二环内属于自己的房子,是***艳羡的事儿,尤其是二环内的公房。
2000年-2010年期间房地产开发热早期。第一批有购房意识的人,是有钱有需求的人(刚需+有钱);第二批有购房意识的人,是收入偏高有需求的人(刚需+月供);第三批有需求收入稳定且接受贷款方式的人(刚需+月供)。
还有一批人,也是我身边大多是的人,单位有分房,只是面积户型欠理想。那时的房价已上涨,那些人一直抱有观望等待的态度,等待房价回调的一天,没想到原有的房价一去不复返,且手里钻的钱以远不及房价的涨幅。
一个朋友手中的钱,在2009年的二环內新楼盘1.8万元/平米,可以买3套100平米的两居室,当时只买了一套,到了2018年房价涨到17万元/平米,手中的钱只够一个卫生间和厨房,后悔已经来不及。
还有2个朋友,都是单位的分房,一个是东西向,一个是塔楼西北角,都对房子不满意,收入都不错,手中也有相当数目的存款,仅是不愿一次都花光或小额的***,一直都在等房价回落,直到今日错过了一轮又一轮。
以上的案例告诉我们,拥有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机会来时等待不等于沉着,错过不会重来。
北京人原来的房子都是单位给的,平方都是祖业产留下的。
赶上80年代拆迁,一家也就是按照人,父母带孩子,孩子满13岁给两套房子回迁。
平房没拆的也就这么住着。
后来不是房地产火了吗,北京人靠工资根本买不起房子,有房子的北京人,也是先交多少首付几万。然后每个月扣住房公积金,到手工资就了了无几了。
80年代,对于我们刚结婚哪有几万呀,也不爱借钱交首付,只能放弃了,所以一直就住平房20多平米。
到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各个地方***不统一,有的***还行,有的差的太远。
真正能在北京买房的,都是外地在北京做买卖的,公司的,还有一些不知道做什么生意的人,豪车,房子几千万的都有。
北京人不行。现在二环里的北京人越来越少,通通赶到5环6环。
5,6环就是北京的农村地带,人家5,6,环的农村当地人都比我们强👍,人家是就地搬楼,还有补偿。
我们是离开二环市中心本地,给这点钱,还要买那边的房,而且市中心的价位应该高呀,给的也不高,这点钱活这点泥。买农村的房也就所剩无几了。
北京二环以里的北京本地人没有房很普遍。因为都是曾经的工人。一家几口就分配一个平房。最多也就十几米,现在有的仍然住在平房里,旁边自己接了一段自建房。没有什么为什么。一辈子打工肯定是买不起房的,***的时候又没赶上。又没那么好运气。上边也不认识人,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我就住在二环里。二环里的住户都是解放前或之前几代人都在此居住的。
离然都是住在胡同里,但是居住环境可是内有乾坤,有钱人或有社会地位的人,住的是大宅子,两进或是三进的大院子,前门和后门连着两个胡同。大宅子里亭台楼阁,流水长廊,现在的人见都没见过,不过现在北京基本上看不到了,都被***改建成楼房了。只留下了胡同的名称。
我有个小哥们,就住在北海公园东侧的胡同里,全家三口目前只有一个违建的住房,房本面积只有7平方米,也可以说成你问的这种没有房的人吧。
为什么?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呢…………大多数城区居民以前父母辈住的都是单位的房子,各种各样的单位房改政策之后,大多数都是拥有很小的房子或者没有房子,买房子的人真的是少数,尤其是以前。比如我吧,我的房子是2005年买的,天通苑,说真的当时根本就没想买,因为发小和我产生了一些矛盾和经济***,他无力偿还当时欠我的一点钱,而他当时在卖房子…………这样阴差阳错的帮我搞了个经适房并交了一部分首付,我“被迫”买的…………而且当年遭到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各种嘲笑,那种鸟不拉屎的垃圾坑,你居然想去那里住…………[捂脸]
所以北京本地人基本上根本就没有这概念,尤其是二环里的,胡同孩子,让他们搬家去什么郊区,那是不能想象的事。我家附近几十年来历经了数次大规模***,亚运村,奥运村…………要有这概念,我早就经济自由了不是[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