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街上为什么这样清静?
北京的夜,是静谧里的闹市;北京的胡同,是闹市里的静谧。
喜欢北京的胡同,不需要什么理由,相信你也会爱上那里的古老深邃和静谧祥和,胡同里的老北京人,总是那样懒洋洋而且温和亲切。这就是老北京的底蕴么?走在静静地胡同里,金秋变黄的银杏,叶子飘落,金黄金黄的,铺满了来时的路,又延伸至未知的那头,那头是否站立着一位俊俏的北京姑娘,在朝我微笑,抑或是在向我招手欢迎。
主要是因为管控的原因。
一是入京的管控,严格48小时核酸入京,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旅游团队。
二是在京的管理,4月份以来,北京的疫情时有反复,72小时核酸已成常态,北京健康宝的规范管理,抑制了一部分无必要的来京人员。
三是为健康着想,无必要不上街闲逛。
怎么觉得,大街上北京的年轻人都不快乐呢,是幸福系数低吗?
你说的很对,幸福感确实不高。压在年轻人身上的四座大山。哪一座都能把年轻人压跨。
一,房贷,30年的房奴。北京平均房价10万左右。平均工资1万左右。还有很多低工资的人群。就每月1万工资,不吃不喝需要多少年能买一套几十平米的房。没房如何成家,能快乐吗?
二,医疗,孩子,老人,自己,能负担的起吗?现在医疗是为有钱人服务的。只要有钱通过黄牛,什么专家号都很容易挂到。没钱者挂号难,看病人家不认真给看,自费药吃不起,公费药效果差,谁遇到这样的问题能快乐吗?
三,教育,一个小孩从小到工作需要多少钱。有钱人给孩子好的教育。没钱人如果让孩子能正常上完学也就不错了。学生的爱好,一对一教育,没钱能给孩子吗?环境就决定孩子以后的出路,总觉得对不起孩子,能快乐吗?
四,照顾家人。个人负担重,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哪个不需要照顾?工作辛苦,收入不高,时间总不够用,成天奔波,身体再弱些,拿什么去快乐?
种种原因,多数年轻人都是这种状况,你说年轻人快乐的起来吗?
快乐是由物质和精神决定的。首先物质上中国人喜欢攀比,年轻人的消费观偏离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这样,他们大多数都是月光族,有些还是负债族,这样能快乐吗。其次,精神上除了手机为伴,根本没有社交活动,也没有个人的兴趣爱好,他们其实很孤独。中国人又是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成了拜金主义者。这样能有幸福感吗?
有多少姥姥奶奶只身一人去看孩子,把姥爷爷爷扔家分居的?你怎么看?
这话题有点沉重!姥姥奶奶看孙子无可厚非,只是扔下另一半不能照顾,心里着实放心不下。
外孙的出生,给两个家庭带来了非常的喜欢,喜欢过后,孩子谁来带,自然奶奶首当其冲,姥姥插空补空。
孩子父母忙于工作,自然没太多时间照顾孩子,要说辞掉工作在家带孩子,是根本就没有可能。
所以这当姥姥的补空,也很为难。因为孩子姥爷患了癌症,没人照顾。这边孩子又不能不管,实在无奈啊无奈!
等到孩子长到两岁,孩子的姥爷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孩子的姥姥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难呀,难于上青天!
无奈把孩子送入幼儿园,这才放下一头,然后再去顾另一头。
时间过去一年多了,孩子逐渐长大,可惜孩子的姥爷已入黄泉!
毎每想到这些,心中非常愧疚,愧对老伴儿,愧疚万分,心里的苦,无人能诉。
现在落单的姥姥,面对空落落的房子,孤单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