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北京人在北京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是北京人,一家三口跟父母一起过,为孩子上学买了一套房东拼西凑交了首付,贷款100万。孩子老人帮着接送,北京物价很高,我去年8月开始上班,我俩一年省吃俭用能存10万。我会经常关注微信亲子公共号,有合适的优惠券带孩子出去玩玩,图书馆博物馆公园之类也是常去的,***好时间提前预约。总之生活还算过的去,挺知足。
压力大。
北京聚集了全国的精英,就业压力大,教育压力大。孩子的升学压力大。
如果是别的地区的普通老百姓,只需要和同样普通的老百姓竞争就可以了,但是北京的普通老百姓,需要和全国各地来京的精英竞争。
北京并不是***985,211,北京的孩子有很多连高中都上不了,因为竞争激烈,录取人数有限,并不是大家认为的随随便便都能上大学。
我记得小的时候,你不管去那条胡同找朋友玩,必定有几个各色名人住在隔壁,有时候出门就能碰上。包括老宅子老房子,偶尔听老人讲讲这些名人的故事让你也能了解了一部分历史和趣事。这些东西知道的多了历史文化知识渐渐就积累起来了,所谓的耳濡目染就是如此,说北京人见多识广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其他的见得多了自然就无所谓了,很多人住在故宫边上,可是一辈子没去过故宫,为什么?没兴趣,天天瞅着一点新鲜感没有,自然也就没有了兴趣,进去花那冤钱干嘛?有这钱还不让喝几瓶啤酒呐。
对于这种问题我还真的没法一下都回答全了,只能是大概的聊聊吧。
首先北京人在北京生活是什么体验也得分是什么样的北京人,如什么年龄段、巿区还是郊区的、是祖上几辈的北京人还是移民来的新北京人等等。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也没法一概而论。
就拿我这个北京六零后来说吧,我的小学与中学时代北京城里基本上没有几条宽扩的街道,在胡同四合院里北京人生活节奏不紧不慢,孩子们在胡同口玩闹嘻戏闹大人上班下班,退休了的大爷大妈们在树下坐在小马闸上聊天闲谈说古论今……。
当年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并不高,主要供应的粮食就是棒子,面细粮也就是米面并不是太多。荤腥也就是肉类更少,哪个年头没有多少胖子。穿着也是一个样没有说谁如何什么样的,所有的商品几乎都是凭票证供应。
那个时代人们都是心地善良,哪有现在这么多的道德败坏与这么多的坏人!
再说现在的北京几十年前的模样多一半都见不到了,是到处都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京腔北京话倒成为了北京少数人的口音,北京人也成为了有些人话长语短的话题。
所以说感觉与体验是自己源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比,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对于过去的体验我们也只有永远也埋在自己的记忆里面了。
作为北京人我想也跟在其它省市的人的心里和体验没什么区别吧,作为我们这代人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是幸福的一代人
我作为一个北京人,在过去生活也是非常困难,那时全国都一样,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都富起来了,都可以吃饱穿暖,家家都能买得起汽车了,都住上了高楼大厦,因为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开始旅游热了,我们反而倒是向往那些纯自然的人烟稀少的地方,去看看那些纯朴的农民,牧民和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还有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就是我北京人的献身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