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9日北京教委通知禁止在微信群宣布学生成绩攀比,但过年了家长晒孩子奖状咋看?
感恩邀请。我是教大育小。关于北京教委宣布的这个微信群的管理,我是非常造成的。
微信的出现大大的方便了我们的交流,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出现,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微信这个软件的不断提升,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微信群的便利也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同样的,班级群更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便利,
同样也带来许多的弊端,具体可以这样来看:
- 首先:班级里过于便利的信息交流,让孩子失去了必要的隐私,加大了家长和孩子的焦虑情绪,压力增大。
- 老师本来只是通报一个情况,可能点名,或者说是表扬什么,可是家长会在不经意间引起家长的攀比心里,久了难免会殃及孩子
- .其次: 班级群里的乱像屡禁不止。比如有的家长发投票信心,拉票,募捐等,甚至家长无休无止的讨论,碍于班级情况,家长之间的各种关系,面子问题等,许多家长被逼参与,会造成一种不良的关系,影响孩子学习和班级风气等。
- 作为家长,都有以孩子为荣的心态,奖状是一种证明,建议家长可以到其它地方晒,不要在班级群里晒。
- 我建议可以***取禁言制: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尽量不要在班级群里讨论。只是下发一些通知。
- 2.创建群规,一旦违反,可以考虑移除群。这个建议家长们来制定,共同遵守。长期以来,因为是班级群,所以不能移除,一旦不合家长,就造成和老师的矛盾。
- 家长制定群规,家长参与管理。毕竟成年人更需要为自己行为负责,做好榜样。
- 第三:建议老师平时涉及孩子问题,极少数的孩子的,老师和家长私聊,私下沟通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却格外脆弱,需要大家用心呵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学生考试成绩的结果,是引起家长焦虑的根本愿意吗?
1,不过认真读北京教委的通知内容,也的确是件好事:
每每过节,微信家长群就会滴滴不停,广告、求助、募捐、拼课等信息倒是极少,不过过多的点赞和刷屏也的确容易漏掉信息,这着实扰人,只好静音了事,或者是不用时关掉网络,这是我个人的做法。
看别的家长都表示祝贺了,自己如不行动,也的确感到一种不合群的感觉,所以为了合群,就也来一下吧,这也是我个人的做法。我估计很多人都做此想。
2,不过对于学生考试成绩的事情,的确是两难:
成绩好的孩子及其家长一般无所谓,老师公布与否他们心理变化不大,成绩稍微落后一些的孩子和家长,或者对孩子成绩过于重视的家长,可能会产生比较后的心理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焦虑,但是这种焦虑原本就有,这种焦虑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多期许和不客观认识造成的。成绩只是让这种焦虑突显出来了而已。
对于成绩,实际上孩子和家长都愿意知道自己的成绩属于班级什么水平?年级什么水平?区级什么水平?等,有部分人总想知道他人的成绩如何,但是一般不愿意让他人知道自己的成绩多少。
人需要目标。人的心理很奇怪,总是想知道他人的事情而把自己同样事情当做隐私来保护,似乎人睁着眼睛就是来看他人外界的。
北京教委的通知,可谓是大杂烩,什么都想管,其实能管的,只是一部分,也就是涉及教师的那部分,涉及家长的那部分,根本就没人理会!
不得在微信群里发布学生成绩、排名,这是老生常谈了,老师一定会遵照执行,不发
布成绩,不排名,老师要省事不少。不批评或表扬学生,不批评也就罢了,连表扬学生都不许了,真的让人看不懂!
表扬学生,竟然会制造焦虑,这种强扭的瓜,成了因果关系,现在的因果,看来都不是什么因果,怎么也看不出焦虑这个果是表扬这个因结出来的。
至于说到不攀比家庭背景、不晒娃、不刷屏问候、不得发红包,恐怕不是教委管得了的,这管的也太宽了,老师可以听你的,家长会听你的,恐怕也就是一个笑话!
家长就晒娃了,你能怎么着?刷屏问候,恭喜新春快乐也有错?家长发一红包玩玩,老师自然不会去抢,其他人抢着玩儿,不知错在哪里?
真要把这些事管住了,恐怕公安司法全上阵,才有可能,但是,为什么呢?没有人知道,这几件事就没有违背任何法律条文,怎么就变成“不得”了呢?
笔者绝不是胡说八道,因为就在这个问题中,很快就开始打脸,家长直接晒孩子的各种奖:我就晒了,自己的娃,自己娃得的奖状,就晒了,能怎么着?!
禁止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对于孩子来说究竟是爱,还是害?
关于教育方面的相关规定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议的问题以禁代管,引起家长和老师吐槽不断。比如惩戒学生有争议,严禁惩戒;小学生布置作业有争议,严禁一二年级布置作业;还要众人关注的公布成绩有排名问题,也是***取严禁公布成绩的措施。看似回避了问题,却因此隐藏更大的问题和争议。
请输入图片描述
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这就注定各种必然引起各种争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相当大的担当和魄力!而不是回避问题,回避责任。
以前不少干1部都有知青的经历,了解农业,了解民生,做事接地气。而教育和农业就十分相像,麦子秋收之后播种,然后萌芽发育,冬天迎来冰风雪雨的洗礼,冬天风雪的低温既冻死了虫害,又送来了麦苗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其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