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幅字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第一幅没有魂,第二幅有魂了,但内蕴或是内涵不足,虽行云流畅,总感觉飘了一些。字如其人一点不***,手法再娴熟,如没点沧桑阅历的底子是写不出震撼人心的感觉。写的确实不错,继续努力吧。
两幅都不喜欢。两幅水平相当。都是学习铎草书《赠子房公草书卷》原因如下:
1.笔法:对书法笔法不熟练,掌握不太好,任意而写。笔法软弱无力,送笔不到位。
2.字法:字法不规范。第一幅:知、节、潜、夜、润、明、重、城 。第二幅:雨、知、潜、乃、润、夜、无、径、重、锦、城。
单从这两点我就喜欢了。个人意见,以供参加。说得不好请多见谅!
以下是王铎原作,对比推敲,会明白我说的了。谢谢!
这两幅作品意临王铎笔意,总体上第2幅的章法要比第1幅好一些。
临摹王铎要观察他用笔的起行收。
王铎的起笔喜欢先顿笔,再调成中锋再行笔。
而你的起笔顺锋入纸的笔法较多。
王铎在行笔过程中会经常有提按动作,所以说线条的姿态比较丰富,也比较有韵味。
你的行笔还略显单调,线条的姿态不够丰满。
上面这张图是我意临的,细节方面做的也不好。
有些字在结体上处理的不够好,比如说第2行的细字和第3行的红字,两个挨着的字在字的造型上过于雷同。
线条的粗细,墨的浓淡,气口的堵留做的还可以。但还可以做得更丰富一些。
这幅作品原作应该是手卷式的,你把它改成立轴式就是一种创造。
历史上有没有重名的两个人,而且两个人还很厉害的?
一、赵云
三国赵云家喻户晓,五虎上将之一,影视剧中虽然形象有些神话,但正史中的赵云也是战功卓著,义绝云天。
南宋抗金名将赵云比起前辈来名气稍差,他是抗金义军首领,在金统治区转战,后投奔岳飞。1140年岳飞第四次北伐时,赵云与梁兴等在黄河以北屡破金军,岳飞被迫班师后,北方义军独力难支,赵云也南归宋境。
二、韩信
淮阴侯韩信大家都知道,汉初三杰之一,汉朝开国功臣,被后人奉为“兵仙”。
我一直觉得我国的姓名特别讲究,名字中蕴藏一定内涵。我国的姓名不像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的名字相对比较固定。比如,俄罗斯的姓名只能从那几百个名字中选择,西欧的名字也基本上都是一些现成的名字。
由于欧美国家的很多名字都是现成的,所以你在大街上大喊一句,就有可能有好几个人回应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姓名的重名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一直相对较多,而且有些姓氏人数很多,有些字的入名率又非常高,所以我国也经常出现重名的情况。
比如,全国竟然有近30万人叫张伟。李倩、李伟、李娜、王芳、王伟等名字的重名率也非常高。近些年,取名字也比较“诗意”,子涵、梓涵、紫涵、子轩、梓轩、紫轩等名字的重名率也非常高。
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重名的历史人物,而且有些历史人物都非常厉害。重名的历史人物都在各自的区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来一起看看那些重名的历史名人。
韩信与韩信。两个韩信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处于同一个阵营。一个韩信就是大名鼎鼎的兵仙韩信,另一个韩信是韩国后裔韩信。史书为了记载方便,将韩国后裔韩信称之为韩王信。
韩信被称为兵仙,汉初三杰之一,西汉最大的功臣。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江山。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然后最贬为淮阴侯,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韩王信依靠祖上的荣光也位列汉初异姓诸侯王之一,最终也成为刘邦剪除的对象,最后逃往匈奴。
刘武与刘武。说起刘武我们可能马上想到梁孝王刘武,实际上梁孝王有个堂兄弟也叫刘武。汉惠帝也有一个儿子名叫刘武,被封为淮阳王。
——两位李红——
其一:李红(女),1***8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毕业于吉林大学。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央视《海峡两岸》栏目主播。
其二:李红(女),1***2年生于山西平陆,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
——两位李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