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板就是老板,老板对你再好,也不能把他当朋友,对吗?
我支持这个的观点,完全正确!还要补充一点,朋友之间一定不要有利益关系,单纯一点的朋友更好维护,更长久,还有一点很重要,别去朋友的企业打工。
我老公有5个从小长到大的铁杆朋友,90年代初,他们都在30岁左右,吃喝玩乐可以说形影不离,除了老婆是自己的,其它任何东西都不分彼此,比亲兄弟还亲。
朋友中年龄较大的是阿伟,他们单位效益不好,几年前就从单位出来了,帮他老婆在服装店打下手,除了帮忙进货,搬搬东西,大部分时间就把兄弟们招呼到店里来聊天、喝茶打牌,店铺的二楼很宽敞,大伙只要有时间就跑过来聚会,可把阿伟嫂子累得够呛,招呼完店里生意,还要给这帮小兄弟准备酒菜,朋友们感觉就像在自己家一样随便。
陆辉在这帮朋友中是老么,还是上过大学的知识分子,个子小,聪明精干,天上飞的地下跑得没有他不懂,在他们家排行老二,朋友们平常都叫他的小名,烟抽完了,酒瓶喝见了底,随便那一个哥哥叫一声,“二狗,买包烟买瓶酒上来”,二狗就屁颠屁颠听从指使,谁让他在朋友中是老么呢。
大家都喜欢二狗乖巧听话,那年二狗骑摩托车出事,撞伤了一个农村大爷,把自己也整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朋友们凑钱又出力,当年阿伟算是大伙中条件较好的,不仅凑的钱多,大嫂更是隔三差五地给他煲汤调养身子,照顾得比二狗的父母还上心。
90年代中期,陆辉也从单位辞职出来创业,一脑子鬼点子加上当时的好机遇,仅十年功夫,他的公司很快从当地搬到了省城武汉,产品在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设立了华北,华东,华南三个销售大区,陆辉是个有心人,他现在好了,大哥阿伟家的服装生意却一年比一年难做,陆辉好几次回老家,和朋友们一起喝酒聊天时就谈到了这件事,打算让大哥阿伟和嫂子把服装店关了,安排他们两口子去北京的华北大区帮忙,掌管整个北方市场的销售服务,开始阿伟并不情愿,但经不住陆辉再三邀请和朋友们规劝,嫂子也大力响应,这件事就定下来了。
陆辉的华北大区听起来感觉高大上,实际坐落在北京三里河一个普通的民宅里,三室一厅有120平方米,客厅和普通住家一样接待客户,一个房间摆满了样品,另外两间一个是卧室一个当办公室,说白一点就是个夫妻店,库房远在西四环旁的佟家坟,请了两个员工负责发货,阿伟的工作很轻松,按销售量和总部调配货物,每月到库房盘点一次,公司发布新品时,去展会联络场地、组织物料布展,招呼经销商和媒体吃饭喝酒而已,阿伟嫂子就更轻松了,做两个人吃的饭,接接电话,空闲时绣了一大堆十字绣。
你把老板当作你初恋的情人一样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由不可能变可能相处了一段时间你以由浅入深到了有一定的认识怎么样和老板相处的技巧了对吗,或许是你的收获不仅仅是简单的只有摸透怎么样和老板相处的技巧,还会有另外一种让你顿时开悟的灵感,收获一定是满满的。
我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社交圈:你喜欢打篮球,就会遇到一群喜欢打篮球的朋友;你喜欢阅读,就会有一个喜欢阅读的圈子;你喜欢旅游,就能找到一群驴友。
同理,职场也是一个社交圈,这个社交圈里的人只有一个大方向——挣钱。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相处起来比较融洽。
我这么问你吧:如果你看某位员工的处事风格很不顺眼,你会当面指出吗?几乎所有人都不会。也就是说,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并不是真的关系好,只是还没有到必须捅破这层窗户纸的地步。
老板也是如此。老板对你再好,是因为你是他的员工,正巧他看得上你,所以对你比较好。但对你再好,也不会无缘无故给你加薪,更不会给你股份,当然也不会闲暇无事时请你吃饭、带你去旅游(除非你有附加值)。意思就是,只要你辞职,以后再想和老板联系,就很难再有回复了。
我真正想表达的是,每个每个社交圈都有他特有的目的,只要你离开,他们自然不会再和你有更多深入的交流。看起来似乎很无情,但这就是现实。
再问你一个问题吧:你离职后,还和多少位同事有联系呢?如果也是寥寥无几,那你凭什么奢求别人把你当朋友?更不用说老板了,你说是吧 ?
-End-
作者简介:重燃石,企业高层管理者,擅长向上管理、企业机制的构建、企业内部管理。关注我,和你分享职场小技巧,助你在职场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