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殡仪馆上班的女人,胆子能有多大?
殡仪馆上班是一种工作,并没有说的那么邪乎,因为我们中国人对死亡其实有一些忌讳,所以对于同类的死亡,基本上敬而远之,当然正常死亡的情况下,是亲朋好友这些,就算忌讳也会需要去面对,但是对于陌生人与自己无关的,遇到了基本上都会远远的躲开。
但是任何职业都有存在的意义,死亡打交道的人几千年来都是一直存在的,并不是说现在才有,古代有各种存放尸体的义庄,还有专门为皇族守灵的宫女,这些人她们不害怕吗,对于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胆魄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必须的基本条件,以及对死亡的一种心态上面的敬畏和尊重。
这些并不只是说只有男人才具备,女性同样具备很强大的心理素质,殡仪馆里面工作的,还有墓地里面工作的一些女性工作人员,她们就有很强大的心理素质,殡仪馆里面很多遗体化妆师其实都是女性,有的女性甚至是管理者还要值夜班的,所以没有一点胆魄那是不可能做得好的。
而在殡仪馆里面工作的人,都是大学殡葬专业培训毕业出来的,愿意去学习殡葬专业,就说明她们其实对于死亡并不是恐惧,只有一种尊重,如果恐惧死亡,那就不可能真正的去学习这种专业,虽然说这种是冷门职业,再冷门其实都有人愿意做,有些事情其实总得有人做吧。
殡仪馆里面工作,要克服的就是心理方面的问题,精神方面的问题也很重要,所以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精神承受能力,毕竟面对死亡,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很容易胆怯,那种气氛下,精神承受能力弱的,很容易被阴冷悲伤的环境搞得精神崩溃。
一位90后女孩在殡仪馆工作,她说:“入殓师这个职业很伟大,人生最后一程就应该体面、有尊严地走完,我喜欢这个职业。”
四川女孩陈韵秋,在入行之前,她就喜欢上了这个让人瑟瑟发抖的职业。
尽管身边的人们很抵触她的职业,父母也多次要求她换个工作,但陈韵秋坚持自我,当初还因为躲避家人的“嘴炮”轰炸而离开出走。
陈韵秋说:“死者为大,我要让他们体面的走完最后一程,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
每个人一生都有自己的使命感觉,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记者的使命是荡尽人间不平事,儿女的使命是赡养老人,为父母的使命是养育儿女,陈韵秋的使命,是送死者安息。
我以前认识一个38岁的女人,她就在殡仪馆上班,她以前犯了错在监狱里面呆了十一年牢,出来后找不到工作,后来等了大半年,终于在殡仪馆谋了一份差事。
她告诉我,在里面上班的女人,胆子不一定就会很大,她们也只是为了生活,她们也许也只是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个人。里面有些有编制的女管理者,整天待在办公室里面,一只老鼠蟑螂都能吓得尖叫,又能谈得上是多大胆子?
至于他们这些临聘人员,整天和遗体打交道,也不见得就有多大的胆子。但是没有办法,为了生活,每天硬着头皮上呗。她们严格遵守里面的一些制度以及传统,什么里面必定会戴金戴玉呀,什么坚决不会带镜子在身上呀,什么每月的特殊日子要调班坚决不会来上班呀,什么逢年过节要去寺庙里面拜拜呀,什么包包里随时都有各种护身物品呀。总之,江湖越老胆子越小,里面的各种传统比较多,其实遵守这些传统又何尝不是内心恐惧的表现呢?
在殡仪馆里面工作的女人,她们很多也是普通人,她们也渴望被爱,她们也渴望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她们的工资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高,但是她们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绝对和你想象中的一样多。
生活就是这样,每行每业都有自己的难处,针对每个行业我们都不要戴上有色眼镜。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尊重别人的职业,尊重他人,其实也是尊重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