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孩子本科985,清华工科直博,毕业后是去高校当老师,还是去研究所?哪个待遇好?
这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具体分析。
清华工科博士,进入科学院体系,以科研为主,也会带学生,但大多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科学院系统一般不招本科生。以北京为例,中科院、社科院、农科院、医科院,还有军科院等,除了中科院有几所自己的大学、医科院有协和医学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其他科学院均不招收本科生。因此,进入科学院体系,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在教学上。并不是说教学不好,而是可以更加专注自己的专业。此外科学院工作人员职称晋升是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这个体系。
进入高校,不可避免的就是必须参与教学,而且博士毕业一般要从本科教学开始。高校中教学的工作量占了青年教师的一大部分时间。在参加工作之初,能有时间专注科研,估计只有暑假和寒假了。我不想说自己大年三十还在写项目书(泪…)。教学工作有苦有甜,不可否认的是,非常耗心力和时间。高校的晋升是讲师、副教授、教授。不过,研究员和教授的评定基本都是看学术成果、课题和专著,所以在这方面可以视为无差别。
综上所述,如果您的儿子喜欢科研,最好进入科学院体系,科研院所工作更为专注。如果喜欢大学的氛围,并且热爱教书,那再进高校。另:有些强势的、顶尖的科研机构,课题、经费、交流机会、培养体系都高于一般高校。当然,最终的选择还是由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希望能帮助到您。
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为你解答。
真经在高校负责招聘工作,简历也收过上千份,像题主说到这样的学历结构,在我看来是非常亮眼的。即便没有海外学习经历,只要博士期间有2到3篇拿的出手的论文,去国内大多数高校和研究所问题都不大。如果去高校,应该去211以上的高校,最差也要是省属一本,不建议去更差的学校。而如果去科研院所,一定要去国家级的研究院,如中科院、国家部委下属研究院,最差也要去一线城市的省级研究院。那究竟去高校还是科研院所呢?这其中,考虑的因素并不只有待遇,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高校教师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不用坐班,只要不是长期不上课,长期不出现,就没人能说你是离岗或者旷班。对以科研为主的青年教师而言,一般年均教学工作量也就64个学时(如果去差一点的高校从事教学工作那就不止了),差不多一周2个学时。除了这两个学时你必须出现在教室外,其余时间你可以在办公室,可以在实验室,可以在出差路上,也可以在家里处理私事。当然,大多数时间还是会在实验室,不过,来去非常自由。科研院所则相对会严格一些,原则上你应该在办公室,如果要出差或者出门办事,也都需要请***,虽然考勤相比一般企业没有那么严格,但自由程度比高校教师还是差很远。
可能有朋友会提到高校有寒暑***,而科研院所则只能是休年休***。其实实际的差距并没有那么大,现在的高校教师,***期根本放不了***,能抽出一两周时间陪孩子就属于比较奢侈的了。
如果都是以科研这条路来比较的话,在高校和在科研院所的发展轨迹都差不多。目前,很多高校实行非升即走的聘用制度,青年教师进校后需要努力达到聘用条件才能予以续聘或者转入正式编制人员。相对来说,985高校的非升即走残酷一些,211高校即便有非升即走,留下来的也是多数,而省属高校,据了解,实行非升即走的很少。科研院所也并非进去了就一劳永逸,由于其体制更灵活,业绩考核也更单纯,完不成任务单位随时可以让你走人。所以对年轻科研工作者来说,都要做好拼一把的心理准备。
进入单位后,在高校和在科研院所的发展就比较相似了。普通人走职称。高校体量比较大,岗位多,而且高校教师有教学这项任务,科研不够可以用教学来弥补,但科研院所只能是拼科研,所以在高校晋升职称相对容易一些,特别是到了正高这一级。而优秀拔尖人才走人才***,他们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都一样了,都是会受到特殊的支持,比如中科院自己有百人***,就是针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在科研院所,优秀人才通常都是按着优青、杰青这个路子走,高校则多了青年长江和长江特聘(中科院因为成立了中科院大学,所以老师也可以评长江,其他科研院所则不行)。
但是,必须要说的是,当老师和当研究员是两种感觉,当你站在讲台上给几十个上百个学生讲课时,当你为学生答疑解惑时,当你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时,当你给学生当班主任与学生促膝谈心时,当你把一份好工作介绍给学生时,你内心必定是充满成就感和崇高感的。这一点,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很难感受得到,他们即便有教育教学环节,也就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形式上也就是师傅带徒弟的感觉,跟在讲台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