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北京冬运动美食,北京冬季美食

  1. 1931年至1937年中国人吃什么?
  2. 北京有道名吃叫“驴打滚”,你知道吗,怎么评价这个小吃?
  3. 北京有哪些好吃的熟食店?
  4. 1975年在北京吃一只烤鸭多少钱?

1931年至1937年中国人吃什么

你好!很热议回答你的问题

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横尸遍野,使三千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到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这段将近7年的历史时光里,老百姓的日子可谓是躲的躲、反抗的反抗,为了支持红军抗日打鬼子, 舍不得吃的大窝头、高粱面麦子饼等给红军吃 。

自己去啃树皮,树根、野菜熬汤 、可谓是对战争多么的恐恨!

北京冬运动美食,北京冬季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红军长征时代,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女孩都有名族大义精神,我相信不管是谁,只要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有伟大的光荣思想 这也说明了红军在长征之路临危不屈的精神换来抗战胜利!


1931年至1937年,这七年……战争连连,能活着就是“天大的恩惠”。“那年那些事”还吃什么呢,最困难的不是吃(吃草,吃树皮,吃腰带),而是女同志女战士的“分娩”。

北京冬运动美食,北京冬季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时一女战士叫***,她在分娩的时候是一边跑一边分娩的,分娩后婴儿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还用战士的饭碗给孩子洗澡。***生完孩子后,因为没有很好的营养供给,缺乏营养身体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后来身体一直很差,最后中弹而身亡。所以,能见到明天的太阳,就“阿弥陀佛”了。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在3个多月时间里占领我东北全境,使我3000多万名同胞沦为日军铁蹄下的奴隶。

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2月6日哈尔滨保卫战发生。

北京冬运动美食,北京冬季美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又称"一·***"事变。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成立伪“满洲国”。

1933年3月,长城抗战和古北口战役。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汉奸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冀东22个县宣告脱离中国***管辖,沦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学生爆发“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局部抗战的爆发;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

日寇的侵略再加上军阀连年混战,到处抓壮丁,再加上沉重的军粮负担,使得土地贬值太快,农民即使卖地都无法生存。

屋漏偏逢连日雨,人祸又遇天灾

旧社会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光景好的年份能侥幸收获三四成的粮食,一旦遇到天灾就是颗粒无收。无奈中,人们只能选择吃野菜野果。

饥饿的妇女在煮野菜

野菜没多久吃光了,就开始挖草根剥树皮,最后连树根都不放过。

饥肠辘辘的人正在树剥皮

饥饿的孩子爬树摘取树叶填肚

到了后期,树叶草根都没有了,人们就把目光移向了哪里都有的泥土上。那时候的人们不知道哪里听来的传言,吃了观音泥可以延年益寿,人们就疯狂的寻找这种泥土,但是吃了的人们过了一周就死于胀气。这种情况在早期医生解除他们痛苦的办法,只有戴上橡皮手套或用某种金属器械掏出粪便。有的人前来求医,是由于自己在家中让人用树枝等物掏fen便,将gang门和直肠弄破,伤口又被fen便感染。这些人死之前要受双重罪……

期间一种大雁拉的屎、大雁屎,也成了许多饥民眼中的香饽饽。因为听老人们讲大雁吃的是粮食,拉的屎,里面有不少还没消化完的粮食籽,这种说法在灾民圈非常流行,无数已然饿得两眼发昏的人们,已经顾不得脏和臭,只要有,就敢吃。

活着的人们,踏上了逃荒要饭的漫漫征途。

高粱面、玉米面、小米面为主吧!大疙瘩、萝卜、***什么的,估计也是做成咸菜。但是也不可否认食品的多样,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即使是县城里住的人,绝大多数也是靠种地。野果、野菜、野兔应该相对于现在的水果沙拉和鲍鱼龙虾

中国人吃什么?我觉得就不该有这样的问题。穷人吃什么和富人不一样,南方人吃什么和北方人不一样,汉族人吃什么和少数民族不一样,这跟具体年份没多大关系。

先来说说穷苦人。也就是全天下受苦受累的劳苦大众。他们受地主剥削阶级压迫,劳动和收获不成正比,依然吃糠咽菜,忍饥挨饿。也有一部分能吃上饭的,比如根据地分到土地的农民,最起码能自给自足。种什么吃什么养什么吃什么。

再说说富人,商贾富户,地主老财,******人员等,他们也能吃上山珍海味,鲍鱼龙虾,燕窝鱼翅啊,甚至有些生活档次绝不亚于今天你我所能吃到的。

地域差异,导致吃什么也不一样,主产什么吃什么。社会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主要还是南方吃米多,北方吃面多。

其实1931年至1937年主要食物也没发生多大变化。依然是大米白面,只不过以前没有现在发达,深加工、运输等比不了现在。

北京有道名吃叫“驴打滚”,你知道吗,怎么评价这个小吃

奥运那年我在方庄附近买过一次,外地人做的。手艺近似老北京,皮薄馅大,口味还不错,就是是个路边摊儿,希望他生意兴隆。附近的朋友可以去找一找,你是老北京就去尝尝他做的手艺。我不是托儿,第一次以后我去找过,不知道是时间不对还是他不干了。有消息的朋友告诉我,我还去他那里消费。谢谢……

不是名吃,是小吃。豆馅姜米面卷上裹上熟豆面,切成一块块的。好吃再加上有豆面口感不错还有营养。但因为是粘的不能多吃否则不好消化。以前护国寺小吃店做的地道,现在的驴打滚不敢恭维。不少北京小吃记在都不是过去的味道了。

“驴打滚”的正名叫:豆面糕,北京小吃。应为在豆面里滚裹,酷似驴在土里打滚,俗称:驴打滚。京城的许多清真小吃店都有,制作水平参差不齐,南来顺(大观园店)、护国寺小吃总店、牛街的部分小吃摊味道还过得去,一般的摊点就鱼目混珠,徒有其名了。

北京驴打滚,是著名的***小吃,那时候好多***小吃店都有驴打滚,现在只知道牛街那里有卖的,护.国寺也有,我们一个邻居,这位老人去世了,他就是***小吃店的,在北京一带很有名,炸糕。糖耳朵。爱窝窝,糖火烧:,驴打滚,蜜三刀,我们的邻居是,老手艺人了,全都会做,现在真正会做的少了,做出来也不是原来的味道,驴打滚是用,姜米面,豆沙,黄豆面,黄豆面,要给它炒喽,非常好吃,在家里做也做不出原来的味道,有个著名小吃,已经失传了,缺少接班人,北京人讲究吃,希望手艺能传扬下去。

驴打滚是一种***小吃,是用黄米面蒸熟后放在面板上一层一层果上绿豆面粉是用糖炒过的这样子看似象<驴打滚>其实是年糕卷子,切成一卷一卷可好吃了,咬一口又软还不沾而又有年味,有空您也尝尝这地道的北京小吃。

北京有哪些好吃的熟食店?

北京的熟食,基本上最常去买的就是稻香村

有人问了,稻香村不是卖点心的吗?

其实不然,稻香村什么都有。

完全可以叫杂货铺。

最著名的是点心 ,点心之外的衍生品种还有啊。

比如 ,山楂糕,糖果和果脯。

另外,就是跟零食有关的,比如蜂蜜,果酱,也都有卖的。

能想的起来的肘子,蒜肠,松花小肚,熏鸡,辣肠,粉肠,五香鹌鹑蛋。。。

熟食专柜里,还有豆制品。

种类也不少。

稻香村的熟食味道很好,质量也很好。

说起来真的不敢想还有不到一周就要过春节了,感觉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越是节前越是事情多且繁杂,每到这个时候就特别怀念小时候的过年,真的是无忧无虑就等着除夕的年夜饭和各种好吃的,以及过年美美的新衣服,现在觉得年味没有小时候那么浓了,过年也要忙于各种家里的应酬,反而想想就觉得有点累。

而对于吃货来说,过年更是煎熬的过程,一边是美食一边是体重秤,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虽然每每都是美食赢了,但是还是会奋力挣扎一下的。比如春节前刻意的让自己少吃点再少吃点,这样春节几天无节制的吃稍微长点体重还是能承受的。但是这个少吃的前提就是别看到自己喜欢的好吃的。

现在北京街边的美食小店太多了,美食的吸引力无处不在,如果在以前还能不带钱包出门溜达,看到好吃的没钱买也就作罢了,可现在一个手机搞定一切,总不能不带手机出门吧。这本来为了减肥特地跑到陶然亭快步走,可从北门出来就碰见个熏鸡酱肉店,然后就不受控制的直接移不过去了。要说陶然亭附近的好吃的真的多,以前还有个叫来子鸡的小店,卖各种熏鸡,经常排队买,现在没有了。这家熏鸡酱肉店貌似是新开的。

小店门脸不大,卖的东西挺全的,作为老天桥熏鸡酱肉的连锁店,也有小20年了,感觉怎么也比没牌子的路边摊吃着放心点。熏鸡的个头都挺大,还有熏制的乳鸽,看着还不错,价格不算贵,就是一般的熟食价格,乳鸽28一只。除了整只鸡还有鸡翅,鸡爪子,鸡心什么的,差不多都是18-38一斤的样子。

除了鸡肉还有小肚,肘子,小肚,香肠之类的,小肚13一个,香肠17.8一斤。为了控制肉类的摄入,只买了一点鸡汁豆皮和一个五香鸡架子。

鸡架子4元一个,五香熏制的,颜色看着比较淡,但是整个鸡架子个头挺大的,看着肉不多,其实如果一个人吃的话刚刚好,又不用担心吃太多肉,淡淡熏肉的味道,咸淡很合适,喝点小酒啃一个还是挺过瘾的。

作为土生土长的通州人,感觉通州农村本地人做的熟食就很好吃。通州副中心的潞城镇前疃村后街,到村里可以打听一下,每天下午五六点出锅,就在家里卖。很多吃货大老远赶来就为这口,猪蹄,猪头肉,肘子,苦肠,肥肠,猪肚都非常好吃。去晚了就都没有了,个人喜欢拿猪头边角片下来的肥肉,蒸肉龙吃。附近村子后榆,谢楼,兴各庄村里也有本地人做的,也凑合,但是做的少,外来人一般不知道。

另外就是梨园大稿村菜市场旁边露天市场的熟食了,就在大方居南门对面,绝对值得专门赶过去买,和前疃村的熟食可以并列通州第一。做熟食得大爷下午四点推着三轮车来卖,在市场东口,大爷没来之前就有人在排队等着买了,推荐“逻辑肉”,就是护心肉,一般的地方你吃不到。肥肠配上大葱或者尖椒一炒,馋哭隔壁小孩。闹非洲猪瘟以后,大爷就没出摊了,估计开春还会做,之前停了两年可馋死这些吃货了。另外就是市场西头活动房还有一家大方居酱肉,也是本地人,猪蹄也能凑合吃。


1***5年在北京吃一只烤鸭多少钱?

七六年去太原路过北京,尤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街上商品琳琅满目,早就听说北京烤鸭有名,几个伙伴直奔前门全聚德鸭子分大中小,大的八块八,小的七块八,也可买半只。荷叶饼加甜面酱黄芽葱卷鸭肉,喝着鸭汤那叫一个香,再来二两二锅头也真够劲儿,人均消费三块多。那时学徒每月十九元,着实奢侈了一把。后来再去北京到崇文门东风烤鸭店也吃过,价钱一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没吃过烤鸭,但可以拿几顿饭钱做参考。

四个人在莫斯科餐厅吃了一顿西餐,蟹肉沙拉,酸黄瓜,奶油口蘑汤四份,奶油烤鱼,罐焖鸡,樱桃白兰地,面包果酱黄油,总共十元。

六个人在四川饭店成都饭庄)吃饭,一瓶剑南春,半斤二锅头,十瓶啤酒,一瓶广柑酒,荤素菜共十道,一共十七块钱多点儿。

两个人在国际[_a***_]吃饭,二两日本清酒,二两英国金酒,二两苏格兰威士忌,二两茅台,二两老白干,两瓶苏打水,再加上吃了些冷盘,一共二十五块钱。

那时我挣四十多块钱,参考一下。

一九七五年,应该习惯上称为“***时代。”对于这个时代,人们的感情是复杂的。怀念这个时代的人认为:虽然这是一个“票证时代”,然而,粗茶淡饭起码让老百姓可以吃得放心。

(七十年代的经典影像)

老百姓不会担心物价会飞快上涨。虽然那时候没有轿车,但是,骑上26吋圈的崭新小跑车,从人民南路广场的新华书店开始,面对那尊不锈钢材料框架的高大塑像飞驰而去时,真的有一种想“放声大笑”的感觉。

(1***5年的北京烤鸭.摄自《人民画报》)

1***5年的北京烤鸭多少钱一只呢?

这一年的4月27日,美国的老布什等十二人,在北京烤鸭店吃了一顿,计有烤鸭(主菜)、茅台酒两瓶,啤酒随你意,结帐时付了人民币¥119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十元。

北京的一只烤全鸭不到拾元人民币。

据我所知,当时的北京烤鸭是京郊的樱桃鸭(一种区域性产品),在挂炉中,以果木烤熟。工艺流程还是很讲究的,因为它是北京名菜,所以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有“高、大、上”的感觉。

(印花的水瓶,结婚的必备)

***如北京烤鸭不足以代表全国熟食鸭的价格的话,那么,四川成都的卤鸭子应该具有普遍的价格参考价值。

这个我还真知道。

我爷爷是木匠,70年代的时候被单位派到北京去干活。干了大约4个多月,走的时候,北京的单位请他们在全聚德吃了一顿烤鸭子。他老人家回来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鸭子,恨不得把最后炖***的鸭骨头都嚼吧嚼吧咽下去。

当时我爷爷一个月是46块钱,已经算是高工资了。但回来跟我奶奶说,这烤鸭真是吃不起,半只7块5,整只14。当天他们12个人一共吃了9只鸭子,把北京接待单位的同事吓得不轻。

而且当时的营业时间也很有意思,烤鸭店都是在中午1点才开门。他们下午四点过去的时候还没有鸭子吃,大约等到5:30鸭子才陆陆续续的上来。吃的时候有面酱,芝麻饼,葱段还有小卷饼,一整套特别规矩。

烤鸭的师傅会当着大家的面片鸭子,片完了还把鸭架拿到厨房熬***。熬出来的汤乳白乳白鲜的不得了。我爷爷甚至把鸭***都给啃了吃了。

后来据说80年代全聚德的鸭子降了一次价。我爷爷再去的时候回来说当时鸭子8-10块钱一只,半只4-5块。这次吃就划算多了,因为当时他工资已经80多块了,吃起来也没那么肉疼。据他说,他和两个老战友一共吃了70多块钱,最后扶着肚子打着饱嗝离开全聚德的。

只可惜现在的全聚德已经不行了,服务脸臭,鸭子也不好吃了,正在渐渐的步狗不理的后尘。还是希望全聚德能回归本源,不要脱离群众。毕竟这块烤鸭的金子活招牌,还是要延续下去的。


本回答到此就告一段落了。笔者长期更新美食相关深度文章,现在关注我,可以使您成为餐桌上的灵魂人物。

那时候,去一趟北京绝对是实力的象征,能吃一只北京烤鸭,都够吹嘘好几个月了。我爷爷就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今年都80有几了。提起他年轻时去北京的那段经历,还真是令人难忘。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在往后的20多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增长,尤其是北京一带。

1960年那会,我爷爷才22几岁,因为工作需要一直待在北京,直到1987年才搬回了老家。因为有一份稳定工作,当时一个月能拿100来块的工资。

也算是小有资产,偶尔也去吃吃当地小吃。

其中就有一道,北京经久不老的名菜(北京烤鸭),当时的北京烤鸭,还是一种泛称,因为只要能用来烤的,都叫烤鸭,但唯独一家是个例外。那就是全聚德烤鸭。

家具有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只要是北京人,大概都听说过这个名字。可以说这个品牌相当于北京的一张名片,如果去了北京,一定要品尝的一定是全聚德烤鸭。

按照今天全聚德价格来算,一般的话一只烤鸭就要238元甚至在高一些,如果放在1***5年,我爷爷100多块的月工资来算,在全聚德吃一只鸭子,大概需要花费8到10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2312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