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什么是你去了北京才知道的事情?
2:春天的杨絮,冬天的沙尘暴挺烦人。
3:真正的北京其实很大,没有一场雨能够覆盖整个北京。
4:北京有钱人很多,但不是真的人均月入过万,穷人也不少。为了挣钱努力的人更多。
6:坐13号线,你可以听到很多关于互联网圈的小道消息。
8:北京的名校多如牛毛,尤其是在海淀。
我是96年来北京的,一直努力工作,然后落户生女,已经上小学了。
来北京发现的事有很多。
1.办事效率高。在北京办事,只要条件满足了,办事效率非常高,特别是我迁户口的时候,二趟办完,第一趟是需要什么条件,准备好再去,一次搞定,担心的人情,难为等情况完全没有出现。
2.土著好人多。那时,我在北京工作不稳定,换房频繁,绝大多数房东对我都照顾有加,拖延房租,请房东帮搬家,都有过,我也养成习惯,过年回来送特产给他们。
3.***暖心。在北京多年,忙于生存,有一天街道打电话给我,现在保险政策变了,去人才办一个吧,为老了做准备。当时我差点儿哭出来,不像我的某些亲人,打电话只和我要钱。
总之,来北京,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
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在别的地方当个处长、局长就很了不起了,到了北京才知道机关里局处长一大堆,在万寿路的一个小区里住的部级领导就有五六百,在马路上跑的挂京A8、京OA、京***6以及白色军牌的黑色红旗里的人物更是连各地的***都想巴结却巴结不上的大官。在别处部队当个上校就前呼后拥了,你到国防大学来看看,一堆将军一样出早操练队列。
我说说自己的感受,看看大家有共鸣没有。
第一,不到北京你不知道工作难找。以前凭借着自己是县城里的状元,到北京找个工作那还不容易。来到北京以后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在老家是没有工作可找,在北京是合适的工作难找。
第二,北京大的超出自己的想像。30元打车费,在我们市区几乎是你想去哪就去哪,在北京才走了一点点。
第三,北京楼房林立,想着总会有一间房是属于自己的。来到北京后,才发现自己想多了。现在税后月工资一万二,望着高楼大厦不禁感叹:自己一个年的工资连个卫生间都买不到。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早点买,2000年前望京的房才两千多一平米。可是那个时候,我的月工资才八百多一点,还是买不起。
第四,来到北京以后,发现生活在北京的北京人很少。以前在没有导航软件的时候,问路是个头疼的问题。向路人询问去某地怎么走,往往是十个人有九个人不知道。以前大街小巷都有北京的大爷大妈热情的为你指路,现在十个人有九个是外埠的,想问路只能求助出租车司机。
就说这么多了,大家一起说一说,有什么是你们来北京以后才知道的事。
我来北京三年多了,现在想想刚来北京那些事,有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我来北京之前对北京知之甚少,刚来那会去超市买菜,称完之后去收银台结帐,收银员逐一扫码,扫到海带片时正过来倒过去看两遍,然后问我;“您要了吗?“
我说,"我要了。"
她又问:“您说要了在哪呢?“
我愣了一下指着海带说:"这不是吗。"心想,问这个真奇怪。
收银员突然笑起来"您是外地人吧,我是问您称了没有?”我把海带拿起来看看,原来漏称了。北京话并不是全普遍话,把称东西叫做“要",我们说称一下,北京话说要一下。千差万别,难怪我听不懂。
对北京人来说,我算南方人,我们买菜一般从数量上和品种上都不会太多,最多买够二三天吃的就行了,买多了吃不完也不新鲜了。
但是我看北京的土著买起菜来真是够夸张的,买起菜一次至少十几样,而且数量还多,至少都二斤以上,刚开始我以为是开饭店或食堂的,后来经常见到这样狂买的北京人,称称的时候排在他们后面等的时间长,忍不住好奇地问别人,“您家是开饭店的吧?”
“不是,自己家里吃。”听了他们的回答又大吃一惊,心想,北京人真能吃。
还有就是对北京人为了吃排队那个耐心真是让人佩服,我到北京的第一个元宵节,儿媳想吃“锦芳”汤圆,那是正月十四,我去崇文门附近的锦芳汤圆店,本以为很轻松买了就走,谁知到那一看,那排队的长龙长的吓人,共有两个队,每个队都是神龙不见尾,我找了半天,人群左拐右拐,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队尾,每个队至少有七八百人,心想,这得排到什么时候,就给儿子打电话说排队的人实在太多了,儿子说,即然来了,排个把小时不就买到了,因此我就耐下心排队买汤圆,大冬天的,外面很冷,人在露天排队脚都冻麻了。早晨8点去的,等买到汤圆已是下午一点。比我从合肥乘高铁到北京时间还要长,真让我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