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北京人在北京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为北京人在北京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的体验是现在的北京不如过去的北京了,在吃、住、行方方面面的变化太大啦!
吃不到过去的老北京的味道、住不如四合院里的情趣、行寸步难行,开个车出去吧,发愁找不到停车位,坐公交吧人挤人,骑自行车吧,到处窜出来电动车,不敢骑车了。到处都是人多车多的现象。
过去住在二环路边南礼士路,那时候邻里关系非常好,谁家有什么事儿大家都会帮忙,出门街上车不多、人也不多,记得复兴商业城位置有个大合作社,里面的生活用品都有,还有热腾腾的炖吊子,价格便宜好吃,买东西常去的地方,那时候生活压力不大,每个人都有工作,贫富差距小,生活很安定,没有下岗职工也没有失业问题,虽然物质生活没有现在丰富但人们的精神状态很好,生活没有压力。
所有住房都是单位分的宿舍,房租不贵,上班很近都在一个院子里,孩子上幼儿园也在宿舍院里,生活很方便,每个月的托儿费很便宜十几元钱,观念没有压力的生活状态,现在的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养个孩子一个人的工资都不够,还时不时的担心失业问题。总的感觉还是过去的北京好啊!
北京80后,家里没有五套房,没豪车~父母工人退休拿着几千块的退休金。
小时候家住东城,东四十条附近,拆迁了~以为我是拆二代?我到真希望是呢~
2000年***,拿了20万滚蛋,在昌平区买了房,自己窝在那里,父母是国企的,赶上最后一拨分房住在四环边上。
生活没压力?别逗了,跟北漂比,我除了有套房有辆车,也没啥区别了。干着平凡的工作,拿着平凡的薪资,同样焦虑着跳槽、裁员、薪资等问题,一样承受着一线城市的高消费和污浊空气。做为大老爷们儿,谁敢说没压力?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优越感?别逗了,我一个普通家庭的成长起来的人,哪来的优越感?香港回归那一年我家才住进楼房,我一次喝星巴克都二十六七了,外地游客所知道的那些高消费的场所,高档餐厅我一个都没去过。吃的最多的还是面条饺子和铜锅。
我们北京人一样参与汽车摇号,摇7、8年摇不上的大有人在!我们北京人同样也买不起天价学区房。好么~摇不上号罢了,买个摩托车骑,你知道京A一张多少钱吗?近20万!京B不让进四环,抓到就是100块钱3分!我们哪来的优越感?话说,我好久都没进四环了...
排外?别逗了,我们本地人才是弱势群体好么?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因为我是北京人拒绝了我。之前上班的一个工作单位,小团体抱团儿,专门挤兑北京员工,同期入职6个北京员工,3个月内都辞职了,那也是我一个在单位里马B翻车的公司。同时,我也有很要好的外地朋友,相处愉快,生活工作中相互帮助,走动频率超过了北京的哥们和朋友。
作为一个生在长在北京80后来说,上有60多岁的父母,下有刚出生婴儿或是几岁的孩子,我们作为本地人没有退路,好死赖活也得忍着!不像北漂,老子漂不动了,攒下几年经验和财富积累,回老家创业了,干成了~您发了~干不成,大不了再漂回来!我们去哪?除了移民,没地儿去。。。。
生活什么体验?
我宁可骑自行车、腿儿着,也不愿意搭乘公共交通,为什么?因为压抑!公交、地铁就是人间百态
,就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拥挤,不知道哪个***就突然爆发了。看着一张张疲态又冷漠的脸,比北京的寒冬还要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