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来北漂后,冬天你会租住到没有暖气的房间吗?
如果能付得起有暖气的房子就不要住没有暖气的,我1998年来北漂,那时是真的没钱,感觉那时候介绍工作的中介也不多,初来乍到,选择工作范围很小,有个做的就早五晚九的忙碌,在地下室住了三年,因为挣的少,为了便宜,住地下室一个漏水的房子,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是赶紧拿簸箕和脸盆往出弄水,当时年龄小啥也不在乎,现在显现出来,腰腿疼痛,最简单的日常蹲下来站起来的时候两个大腿的肉疼的就像撕裂,洗个头发腰就直不起来,都是当时受了阴冷。
刚来到北漂后,肯定会租没有暖气的房子,因为出来毕竟是挣钱的不是出来享受的,在一个就是刚出来还没有稳定的工作,身上钱也不太多,只能先凑活着了,有没有暖气我感觉无所谓了,因为从小都是这么过来的,只能是先找工作,等工作稳定了,收入稳定了,在考虑是不是要租个好点的房子,前期肯定是要考虑工作的,没有工作租再好的房拿什么来交房租呢!
谢谢了,我认为我来北漂不是来享受的,就算是冬天年轻人都有一鼓勇气冷一下对于年轻人来说没有都大的关系,作为年轻人这要有一种拼博精神什么困难都吓不到,暂时的苦点累点有算得了什么呢,人要往前看困难是暂时的,话有说回来那一个人不想过好日子呢,但是要丢掉北漂地下室那种阴冷的生活那就要努力去拼搏,要有上进心因为好日子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的汗水和辛勤的工作得来的,等奋斗了几年条件好了再去住有暖气的房子也不晚,因此说我刚来北漂不会去租有暖气的房子,先吃苦才是味一的选择,所为说吃尽苦中苦才能人上人。不足之处请都指教,谢谢了。
愚公夜话:😄😄😄😄 06年07年的时候,我有过北漂的经历。尽管那个时候是我人生的低谷,穷困潦倒也不会冬天去住没有暖气的房子。
理由只有一个,👦👦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时间就是金钱。我那时候选择的是红庙附近的首经贸教工宿舍。经济状况最差的时候,甚至去住有暖气的地下室。因为这里离工作的地方很近,徒步上班到现代城不过20分钟。房子可以小一点,里面条件差一点也无所谓。但一定要近一点,同时不能为了省钱伤害身体。
不过我倒真见过一些小姑娘👧👧,一般都是文史专业的女孩儿,找工作收入也不高。住的地方虽然有暖气,但不能洗热水澡,不到两平米的一个洗澡间放着个洗衣机,门儿又关不严。一个人在里边洗,外面还得有个人看着。有些女孩子,到了周末就和网友出去开房,目的仅仅是为了洗个热水澡。想想都是泪呀!
为了个热水澡,宁愿去白送上门儿。和那些做夜场兼职的女孩子比,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样夸奖她们。仅仅是自尊心的问题吗?还是内心同时渴望一份关爱?在这里我想给天下的父母亲说一句,孩子们在外面独自闯很多价值观和生活理念,都已经被扭曲了。要多一点理解自己的孩子吧。
北京白领月薪一万五到两万五租房花多少钱合适?
理论上应该在工资的30%以内。然而实际上相差甚远。租住在三环内,基本上要占据大部分白领50%以上的收入。
在2017年的年末,由于北京项目的原因,我不得不在北京呆大半年,忙在3环,我就在4环十里堡的地铁附近,八里庄找的老破小两房,月租5000。另外还有暖气费,水电煤,网络费用费等要出。这都几年前了,目前估计房租还有小涨。
总结,对于刚到北京生活的朋友,我还是建议合住,分摊压力会小。同时也不用因为省钱而一个人住的更远,如5环外等其他位置,毕竟每天交通上单程都要两小时,往返4小时,算下来,时间也是成本,真不划算。
我个人租房经验不多只租过一次,一次就住了4年,加水电暖气800一月,搬走的时候是1200一个月。
不过从09年开始在北京一直有一套房在出租。09年是在鸟巢附近的一套70平的小两居出租,开始。一个月6k.后来涨到了6.5k,13年以后自住了。15年开始在西四环西五环之间,有个70平的小两居,一个月租金开始是4.5k,现在是5.5k,供暖和物业费,也都是我自己出。一般都是租给3口之家,不租给合租的。
按租客的收入来看,13年之前在鸟巢附近的那套,租客是北京本地人,小两口,家在顺义,女的在北辰那个京东(似乎是),男的自己家开公司,收入比较可观。一年房租大概是75k左右。
15年之后西边那套的租客,收入相对低点,不过一年也得有个40多万的家庭收入,还算可以。房租一年大概是65k左右。
看身边租房子的同事,大部分税前收入在15-20k的,一般是租2k-2.5k.的9-12平单间,在北4-5环之间,或者租在沙河附近20-25平的自建公寓。加上中介费,服务费,水电费,网费,一年大概是15个月的房租。一年的房租大概是30k-37.5k之间。当然这只是单身的。
在北京不想租房子了,用房车合适吗,供电怎么解决呢?
在北京不想租房,买房车住是有创新想法。现实有许多条件因素制约着,一是房车也需要上车牌,二是停在哪里。北京不是没人管理的地方,房车找个地方就停了。租块地那成本比租房子便宜不了多少,再就是要解决水电厕所的问题。这里外里折磨下来,比租房贵多了。到了冬天在挨冻花钱找罪受,房车在砸手里鸡飞蛋打。
房车不是特别合适的,因为之前自驾出去玩,最大的问题就是厕所不方便,尽管有但是供水是问题。再有就是腻提到的供电文艺,熄火之后电量不足,只能维持一小段时间。旅行自由的方式,大抵不适合日常居家使用,还是租个合适的房子贴心。
曾经有一个男孩跟心爱的姑娘说,以后咱们结婚不买房,买台房车。停到哪那就是家,可以是风景优美的景区,也可以是人迹罕至的山区……后来,是的,这俩人就没有后来了。男孩懊恼了许久,结婚那天终于明白了,女人渴望的生活是稳定的,而不是颠沛流离的,哪怕是在宜行宜居的房车上。用房车替代家,栋哥不建议大家这么做!
公认首都[_a***_]难
截止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2171万!截止2018年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594.3万台!而北京的停车场只有2000多个。即便你停在小区的车位,5.3*2.5m的标准停车位,也会让你的房车捉襟见肘,何况房车还要多处跑,本能一直停在一个地方吧?
基本生活配套保障
房车需要补水、充电和排水最基础的三种补给,无论是在小区里、公共停车场还是城郊结合处,这三种补给都不甚方便,特别是补水和排水。再有就是冬季的取暖问题,就算你加装了燃油锅炉,锅炉工作时的噪音和排出的废气,一会让你无法解决,甚至影响他人。
无法进行正常家庭生活
房车虽好,但毕竟是台汽车,虽然具备许多家庭的生活设施和功能,可它的空间十分有限。若长时间的生活在房车上,人容易被狭小的空间搞成一定的心理疾病,所以旅行时选择房车,结束后回归家庭,合理利用工具和***,有序安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什么时候都会令你心情和身体愉悦。
替家庭成员考虑了吗?
早晨起来,孩子需要上学,穿衣服时头碰到车顶(鹅头床),下床时小心翼翼的踩着扶梯,妻子只能利用电子路热一热昨天的剩饭当早饭,心血来潮去买早饭,却发现身在郊区,半小时后上学的和上班的都因为大车流和较大的车身,堵在了巨大的车流中……
房车固然是一件好的工具,而且在国内目前仅限于自驾旅行,同时,不健全的政策与配套也在制约着发展。家庭生活需要的是稳定和温馨。而房车的温馨只是短暂的,若作为住房长期使用,相信带给你的更多的是不便和烦心,相信一个过来人的经验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