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生活网

冬天在北京怎么游玩,冬天在北京怎么游玩最好

  1. 广东人冬天去北京旅游会不会冷到不敢出门?应该注意什么?
  2. 为什么北京穿貂的很少?

广东冬天北京旅游会不会冷到不敢出门?应该注意什么

我之前在北京工作过两年,然后现在生活广州可以说一下我的体验。

北方的冬天没有想象中的冷,甚至我回到南方之后,还经常觉得北方冬天更好过一些,大家都知道北京冬天室内有暖气,因此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基本穿件稍厚的秋衣或者外套就可以了。即便你出去外面,气温很低,但只要你穿得多,就不会很冷,北京的冷属于干冷,风也比较大,你出门穿厚衣服,带上围巾、手套、口罩这些,不要被风吹到,基本不会感觉太冷。但如果你身上有没遮严实的地方,冬天的风一吹,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刺骨的寒冷了,某次我出去买菜忘了戴手套,一路拎着两袋菜回来,手被冷风一直吹,真的被冻僵了,半天没缓过来。

但这种冷我觉得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广州的湿冷更难受一些,就是你穿多少衣服都觉得冷,根本暖不起来的那种,有时冬天很冷的时候,坐在没有空调暖气的屋子里,真是穿着厚秋衣羽绒服都冷得一直抖,怎么都暖不起来,尤其是下那种蒙蒙雪水的时候,简直冻到牙齿打颤。

冬天在北京怎么游玩,冬天在北京怎么游玩最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广州好就好在冬天时间不会很长,一年很冷的时候大概也就十来天,所以在整体上感觉算不得什么冬天,但也不要觉得南方人去了北京就受不了,其实北京的冷不难受。

当然这些是我的个人感受,无关对错,想冬天去北京旅游的,只要自己试试就知道什么感觉了哈哈!

为什么北京穿貂的很少?

我曾经1969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下八年那时的穿着很简单,棉袄,棉裤棉鞋,要能弄个军队的大头鞋,是很风光的事了,我是北京人,要说冷,北京也挺冷的零下十几度,到了东北冻哭好几回,零下三十五,六度,真冷,口罩带好几层还给脸冻了,穿什么呀,秋裤,绒裤,棉裤,大衣,走路像个黑瞎子,对于貂的概念,也想不起来还有那东西。我认为穿貂的人多了,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确实也有攀比的心理,需要,有钱您就穿,没钱就算了,冻不死人的。地区黑呀,等等,瞎扯蛋,都是中国人没必要那样。

冬天在北京怎么游玩,冬天在北京怎么游玩最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穿貂就是时尚了?北京人***貂不带大粗金链子***浑身LOGO的衣服 不是因为没钱好不好!那都是土鳖东北意大利!北京随便一个羽绒服和冲锋衣都不什么貂便宜貂皮不是不好 只是被穿土了。一个跨栏背心 外面 穿个貂 然后斜挎一个 全是LOGO的小包,鸡腿裤 豆豆鞋 在配一个 手指头粗的金链子,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时尚?


地域文化不同,民俗风情不同,最主要的是经济层次不同,可能会有很多人在穿衣服这一点上去讲究,去追求一种时尚,一种范儿,有的人可能也会把衣服看作对一个人的门面吧,当看到一个穿着好一点的就觉得那个人肯定有钱,然而对一个没有穿名牌的人,一看就说那人是穷x,这是一个很世俗但是很常见的心理现象反应,使得外在的东西都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标准,而永久地忽略了去追求内在美和内在价值。所以个人认为,衣服在北京成为了一种看人的标准,然而穿什么样的衣服更是对一个人有钱没有的一个界定,自然就存在了穿有貂的还是穿有其他饰物的衣服,可能会觉得貂不是很贵,所以会觉得穿貂没有面子或者说丢人。

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

冬天在北京怎么游玩,冬天在北京怎么游玩最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京人,多年前买了一件貂皮大衣,但是这么多年加起来穿了没十次,为什么呢?两个原因。第一是貂在北京流行起来基本可以说是东北人带起来的,东北很多人可以随便吃什么都行,但一定要穿体面,貂是最能醒目体现自身财富的炫耀方式,随着貂的价格下跌,以前动辄几万一件的大衣,后来几千就能买到,于是满大街穿貂戴大金链子的,貂慢慢就成了这些土鳖的标配,也就具有了“土憋”的含义。第二,北京的气候并没有到东北那种极端低温,绝大多数时间穿着都捂得热,所以利用率也不高,我冬天去东北或者西北会穿貂,因为保暖又扛风,在长白山里零下三十五度六七级大风,我穿一身保暖内衣外面套个貂就行了,评论有人说貂不如羽绒服的简直是智障,这种天气什么羽绒服都不好使,里面都要加衣服,但是穿貂就不用再加衣服。

现在喜欢貂又消费得起的人,会买貂绒内衬的外套,从外面看就是一件普通衣服,里衬是貂绒的,又不炸眼,又保暖,又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这个问题的提出者,可以判断两点出来,第一,书读的不太好,最起码地理非常不好;第二,见得世面少,最起码连中国的很多地方应该都没去过。好的,现在言归正传,回答这个问题。北京人为什么***貂,第一个原因,不够冷!说到穿貂,人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东北,黑龙江更是首当其冲,因为太冷,零下30多度都是常有的事情,再加上冰雪天气居多,黑龙江有个特有名词叫“猫冬车”,就是很多人的车到冬天就不开了,***用公共交通工具,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加上特有的“刀子”西北风,你在路边站半个小时,所有棉服羽绒服都是纸老虎,唯有貂皮和军大衣可以抵抗,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人选择相对美观的貂皮,在这里,貂皮不是炫富,越是坐公交车越穿貂,因为等车要很久,并且非常冷,反观出门进暖***开车走的人,基本上运动服搞定,这就是所谓的“穷穿貂,富穿棉,大款穿休闲!”,是由在户外行走时间长短决定的穿着。而北京,冬天大概也就零下10几度,风也不会“硬”到“刮脸”,这种气候,羽绒服、棉服、毛呢大衣都足以搞定,用貂皮保暖,那就是高***打蚊子了;第二,穿衣习惯,有句老话叫“土北京,洋上海。”其实这句话不是说北京真的土,而是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城市,特别在改革开放初期,穿着打扮肯定更为保守中规中矩。而上海做为国际化都市,穿着更受外来文化影响,所以显得“洋气”,江浙沪地区也爱穿皮草,还有著名的海宁,只是由于气候原因,那里的皮草不局限于防寒性能最好的貂皮,其他的兔毛、狐狸毛都可以见到,款式也没有东北款那么笨重,马甲、披肩,七分袖小外套,这里的女性更将皮草视为一类装饰品。综上所述,北京,无论是从气候因素,还是文化背景因素,对于皮草这个事物,都是可有可无的,根本谈不上什么依赖性,自然也没有非穿不可的道理。东北人爱穿穿貂,北京人爱扯扯皮遛遛鸟,上海人爱喝喝咖啡,福建人爱买买黄金,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udiro.com/post/1503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