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北京人是种怎样的体验?
现在的北京人,远郊区的,感觉就是憋屈憋屈,房子买不起。车子摇号不让买,工业不让干,没什么正式工作,污染很严重。看病郊区医院质量不行,进城看病要100多里路。挂号排队化验一折腾要两三天。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没觉得怎么样,因为我的根就在这里,想变也变不了,没有办法不爱她,她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各种习惯是生下来耳濡目染养成的,包括说话的语调,是渗透到骨子里融化在血液中的,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无论如何都学不来的,就算你说的非常标准的普通话,但也会在某一个音节或特定字节上暴露出你的出生地,这就是乡音难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和乡音,都要以自己的家乡为自豪,每个地域地区都有它神奇的东西和值得骄傲的地方,没必要突出和掩盖,只是,地区发展不同,追求高收入的职业和幸福的生活没有错,不代表自己的家乡不好,我尽管是北京人,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出国呢,想当美国人,因为那里有好的***和好的环境,但不代表我不爱北京和中国。无论做哪里人,追求更好的生活是每个人的目标。
我是一个老北京人。祖上是1644年跟随多尔衮王爷护驾顺治皇帝进的北京。到现在有两百多年了。我去外地的时候人家问我是哪儿的人,我总爱说我是北京人。我们家都是守规矩讲信义懂礼数的人。我们不骂人,就是骂人的话也是不带脏字儿的。爆粗口说脏话是下等下人干的事情,是被人看不起的。当我听人家说北京人如何如何不好的时候,我都是告诉他们说老北京人不这样。最后说明一下,真正的老北京人是会功夫的。不是为了打架。真要动手的时候也是讲规矩的,我们会告诉对方,别动手,小心伤着自己。
我本身是外地人,到北京市生活已经四十年了,小时候我们这一代是唱着我爱北京天安门长大的,觉得北京市非常神圣的地方,生活这里时间长了,也没有特别的优越感了,只是上班下班睡觉,时常约上几个战友,同事或者同乡小聚一下,这里就是我工作生活的地方。但是我非常热爱这片土地,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男人豪气讲义气,够爷们!
我作为一个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人,闲聊几句:
北京人没有老家
周围有北漂的,有新定居北京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老家,但是我们没有,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只有春节才能空旷几天。我们过年不需春运,也没有过年的气氛。
北京人住的越来越远
九十年代之前,我们都住在二环以内,主要是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区,副中心的通州还叫通县,三环当时还是农田菜地,住在那里的很多人还是农民,后来随着城市发展,慢慢有了四环五环六环,因为改善居住条件和城市疏解拆迁,很多人搬到了五环外,内城留下的很多是老年人。现在都住新的楼房,邻里之间有些陌生,可能住了很久都不知道对门的长相。
北京人的堵车
2000年时北京不太堵车,那时私家车不多,不用为停车发愁,回家停车也不收钱,那时汽车是奢侈品真的挺贵,不过不用摇号买车随时上牌。后来大家工资高了,汽车降价了成了生活必须品,车多了自然就堵了,另外汽油也从当出的1块多涨的现在的七八块钱。现在也适应了,有事就早点出门,小堵怡情
北京人现在很少去故宫。
现在都住在成外,休息日都在附近的商场活动,或去怀柔房山等有山有水的地方,市区内交通容易拥堵停车难停车贵,例如去故宫,天安门适合地铁,开车不便,另外旺季故宫一票难求,我已经十几年没去了 ,天坛也是,也没起早看过升旗。但是北京环境变好了,很少出现沙尘暴,家门口也建了很多郊野公园,虽不是古建但也适合饭后散步,***健身。
作为北京人有自己住房,不会像北漂那样有租房买房的压力,北京人没有什么夜生活,除了应酬基本上就是下班回家,平时在家做饭吃饭 ,六日开车外出购物,电影或就餐。